8月,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土默特右旗將軍堯鎮(zhèn)武大城堯村,村民們在枸杞地里剪枝立架、施肥澆水。在眾多婦女、老年人的勞動身影中,一個戴著眼鏡、書生模樣的男青年顯得格外突出。他就是“80后”駐村書記郭彭飛。
圖為郭彭飛(右)在走訪
武大城堯村是一個黃河邊上的貧困村,土地鹽堿化嚴重。2017年3月,郭彭飛從包頭市林草局辦公室主任的崗位上主動請纓,來到武大城堯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叵肫饎傫v村的時候,郭彭飛坦然說,由于自己年輕,村民把他當“小娃娃”,想得到村民信任,就得真心為大家辦事,讓他們放心。
村民王志強是郭彭飛的幫扶對象,37歲的他正值壯年,卻因腦梗留下了后遺癥,無法參與重體力勞動,家庭的重擔全落到了瘦削的妻子身上。瞅著家里的兩個女兒,大的上幼兒園、小的剛滿兩歲,王志強又心疼又無奈。看他腿腳還算利索,經郭彭飛推薦,他去了旗林草局做兼職護林員,每天的任務是騎著電動車上路巡查,每年可以領到6000元薪水。
郭彭飛所在的駐村工作站在村委會旁,里面既能辦公也能睡覺。由于包頭地區(qū)風沙較大,村部里整日人來人往,大門一般都開著,一天下來,郭彭飛的床上就是一層土,早起洗把臉,洗臉水都泛黃。
駐村以來,郭彭飛深深感到發(fā)展產業(yè)是促進農民增收、實現(xiàn)長久脫貧的根本措施。作為林草系統(tǒng)的駐村干部,他開始謀劃武大城堯村的集體經濟林項目?!皣伊謽I(yè)和草原局經濟林研究中心副主任烏云塔娜對村里土壤土質分析測定后認為,發(fā)展枸杞經濟林最適合?!惫盹w說。有了專家的論證,他立即和村干部到寧夏等地實地考察。按照目前市場上的最低價格,刨除種植、管護、運輸、加工等費用,每畝效益可達3000元,這是之前種玉米收入的5到6倍。
當郭彭飛欣喜地把種植枸杞的想法告訴村民時,老人們卻皺起了眉頭:多少年來一直種的是玉米,加之前兩年雨水大,黃河泛濫,莊稼地遭了殃,村民損失慘重,種枸杞得兩三年后才見效益,萬一遇上天災人禍,枸杞收不上來,或賣不出去,村里的百姓靠啥生活?
老人們的擔憂深深觸動了郭彭飛。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干部,他深知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種枸杞可以增收脫貧,但出發(fā)點再好也得本著對父老鄉(xiāng)親高度負責的精神,在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上慎之又慎。
再三思量后,郭彭飛拿出了一個優(yōu)化方案:先搞500畝枸杞經濟林試驗,以300元每畝的土地流轉費為收益保底,這與種玉米的收入相當。有了“保底”,村民們對種植枸杞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不少婦女、老人加入到了種枸杞的隊伍中來。今年枸杞的一期工程目標是220畝,目前已經種植了120畝。
一邊是枸杞栽植進行得熱火朝天,另一邊是林果苗木到了開花吐綠的大好時節(jié)。郭彭飛回想起今年4月中旬包頭市林草局在村里組織發(fā)放果木苗的場景,“當時村里的小廣場上擠滿了人,村民們開著自家的三輪車、四輪車來領苗,喇叭聲、吆喝聲好不熱鬧!”免費發(fā)放的果木苗包括蘋果、梨、紅棗、金杏、水李等品種1500株,價值共6萬元。每家發(fā)放的數(shù)量按村民家的空地面積以及村民自己的意愿確定。
領到75棵果木苗的王元老人笑得合不攏嘴,連連稱贊這個“小娃娃”有本事,“我一個人要是種不過來,雇人也合適啊。種上果樹,除了自己有新鮮的水果吃,多出來的還能賣錢?!币粦粢黄返奶厣止麡I(yè)種植,讓百姓閑置的土地充分利用,既滿足生活所需,又節(jié)約成本??吹酱迕駛冮_心的笑臉,郭彭飛心里樂開了花。
村民的地里綠起來了,村里的道路也要美起來。今年,郭彭飛請來市林草局綠化專家高標準規(guī)劃村莊綠化,在道路兩旁、村莊閑置土地等公共區(qū)域搭配種植喬木、灌木和經濟林。從年初到5月中旬,村里已經種植了1900多棵苗木,每天可吸納30余名村民務工。“我們要將武大城堯村打造成兩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有景的‘森林鄉(xiāng)村’。”郭彭飛對村子的未來充滿信心。
駐村兩年多,郭彭飛說自己把這里當成了家,村民也把他當成了親人。有時加班到了飯點,村民會拉著他往自家里拽,很多年長者把他當成自家孩子,有什么好東西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雖然村民給的東西郭彭飛統(tǒng)統(tǒng)謝絕,但大家的心意讓他心里暖暖的,格外有成就感。
翻開郭彭飛的工作日記,淡黃的紙頁上,躺著一段工整的鋼筆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吹揭驗槲业墓ぷ?,能直接改變貧困群眾的生活,我切實感受到了扶貧的快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