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登高(左)在村部向村民介紹旅游公司招聘崗位。
“石登高,瑪汝!”獲得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石登高從北京領獎歸來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的鄉(xiāng)親們早早地守在村口迎接他。
“瑪汝”,在苗語中是“好”的意思。作為花垣縣委駐十八洞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石登高的扶貧故事深深地烙在村民們的記憶中。
深藏在湘西大山間的十八洞村是個典型的貧困村,“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玉米包谷粑,想要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痹沁@里的真實寫照。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考察時,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十八洞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自力更生,發(fā)展生產,建設家園。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8313元,實現了整村脫貧。2017年,石登高被選派到十八洞村駐村幫扶。通過多次走訪,他發(fā)現村里一部分家庭雖然脫了貧,但收入不穩(wěn)定,有可能出現返貧。
讓村民擁有穩(wěn)定的收入渠道,成了石登高努力的方向。
十八洞村夯街峽谷的山泉水引起了他的注意。泉水雖然清澈甘甜,但一直無力開發(fā)。石登高抓住湖南步步高集團負責人進村調研的機會,苦心“游說”,使企業(yè)萌生了和村里聯手開發(fā)山泉水的意愿,村里以“十八洞村”品牌入股,公司每年分紅給村集體50萬元,每生產一瓶水再拿出1分錢注入村扶貧基金。僅用了70天時間,十八洞村山泉水廠一期工程就建成試產。當年,村集體分紅收入50.18萬元。如今,山泉水成了村里鞏固脫貧成果的一項長久性主打產業(yè)。楊秀蘭、龍忠奎等10多個村民進廠上班,每月工資3000元左右。
村里栽種了1000畝精品獼猴桃,為了解決銷路問題,石登高打通了京東、郵樂購等電商平臺。去年獼猴桃掛果,線上線下供不應求。僅此一項,去年村民人均分紅1200元。此外,村里與中車株機共建苗繡扶貧就業(yè)工坊,為37名貧困村民找到了工作崗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笔歉哒f:“在我們村,最值錢的資源就是山上的綠色?!倍啻握{研后,他選擇了以鄉(xiāng)村旅游為主導的綠色發(fā)展思路。
2018年,石登高率領工作隊和村兩委,以“修舊如舊”“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為理念,全面整修4個自然寨,打造一寨一景。村里新修了一條旅游步行道,把十八洞的兩個村寨連在了一起。青山綠水間,這條蜿蜒的青石板路,不僅給十八洞帶來了更多的游客,也讓住在路邊的村民有了更多的收入?!吧嗉馍系拿缯@個貨檔,男主人是位殘疾人,我們在步行道邊引導他開的這個貨檔,生意不錯?!笔歉呓榻B說,2018年,進村考察調研、游覽觀光的各地游客超過30萬人次,全村實現旅游收入300多萬元。
如今,龍拔二等10多個村民辦起了農家樂,麻小春等20多個村民經營苗家特色小吃和山貨攤,各家每月純收入穩(wěn)定在2000多元,日子越過越好。此外,楊菊云等20多個村民被村里的旅游公司聘請當上農民解說員、交通協管員或衛(wèi)生保潔員,在家門口上班。
在石登高的帶領下,十八洞村形成了三產融合發(fā)展的新格局,全村600多個村民有了穩(wěn)定收入,30個大齡村民娶了媳婦。
駐村以來,石登高幾乎天天跟村民泡在一塊。村民身上看得見的變化,他瞅著欣慰。而一些無形的變化,他更打心底高興。
石登高剛到十八洞村時發(fā)現,一些村民仍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修路、蓋房子、發(fā)展產業(yè),巴不得上面的人來搞?!?/p>
“思想的病,要從根子上治。”石登高開出的處方是,用黨建凝聚人心,從思想上阻斷窮根。為此,他在村里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青年突擊隊,還成立了41個互助組,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參與到互助服務中?!白尷习傩瞻l(fā)自內心認同幸福是要靠雙手奮斗出來的”。
“面子的事兒,村民們最敏感?!狈鲐毠ぷ麝犜诖謇镩_展“道德星級化”評比。農網改造,電線桿立在村民施六金的田里,他跟村干部鬧。在評比中,施六金被村民評為 “二星家庭”,這讓他面子上掛不住。第二天,施六金悄悄摘下牌子,跑到村委會認錯。后來,村里再有什么公共設施建設,他總是第一個帶頭干。
甩掉窮帽子的十八洞村,先后榮獲“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項殊榮。2018年,十八洞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2128元。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成功案例和生動實踐,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
憧憬未來,石登高滿懷信心?!跋乱徊?,我們要向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邁進?!?/p>
鏈 接 >>>
石登高原聲記錄
【談招數】 “村民劉青斌夫妻都是殘疾人,有3個女兒,生活基本靠低保,其他村民不太愿意和他們交往。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發(fā)現,他家里特別臟亂,建議他把家里衛(wèi)生打掃一下,兩天后,我特意把周邊老百姓一起叫上,帶了點菜,到他家一起吃飯,很熱鬧。后來工作隊成員隔三差五地登門看望,劉青斌開始變得陽光起來,脫貧的信心也增強了?,F在,他當上了交通管理員,每月收入2100元,加上相關保障金,一家人的生活大大好轉。”
【談家人】 “我一年至少有330天在村里工作,對妻子、兒子,包括父母虧欠比較多,請他們繼續(x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