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為了莊嚴的約定,我們永遠在路上
2019-12-30 16:47:00  來源:鄉(xiāng)村干部報  作者:本報編輯部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記者駐村H5

  還記得一年前我們初次見面時的約定嗎?發(fā)刊詞里,我們莊嚴地寫下“你們服務(wù)三農(nóng),我們服務(wù)你、記錄你、陪伴你”,為了這個約定,剛剛過去的這一年,鄉(xiāng)村干部報全體編輯記者背上行囊,行走鄉(xiāng)野,與一個個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你相遇、相伴、相知,記錄下厚厚一疊鮮活動人的故事。

  是的,駐村采訪,是2019年鄉(xiāng)村干部報的“年度關(guān)鍵詞”,是我們?yōu)榱僳`行與你的約定,作出的選擇。

  這是一個自加壓力的策劃,不同于我們往常任何一次到村采訪。所有編輯記者必須克服一切困難,駐扎在村,和你們同吃同住,一起工作,一起勞動,零距離體會你們的艱辛和酸甜苦辣。

  這是一場腳步丈量的采訪,河北饒陽縣王同岳村、福建霞浦縣姚澳村、陜西安康市漢濱區(qū)瓦鋪村……9路人馬從編輯部出發(fā),目標是所要跟班的鄉(xiāng)村干部,攀山、涉水、穿林、下田,跋涉里程逾兩萬公里。

  這是一次觸及心靈的歷練,沃野、山區(qū)、高原、海島……在遠離喧囂的鄉(xiāng)村,我們每一個人都沉浸其中。你們的不易我們感同身受,你們的付出我們親眼見證,在你們奮斗的地方,我們?yōu)⑾潞顾擦飨聹I水。

  去時一腔激情飛揚,歸來滿身泥土芬芳。

  每個人和跟班的鄉(xiāng)村干部,都結(jié)下了戰(zhàn)友般的情誼,擁有難以忘懷的共同回憶:在可能塌方的山路上攙扶而行、在漆黑如墨的大山深處圍爐夜話、踏著如水月色同去村民家走訪……

  駐村,讓我們的腳力、腦力、眼力、筆力發(fā)揮到極致,于是質(zhì)變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責任感讓我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不停地書寫,不停地思索,不停地修改,只為更好地記錄下奮進在脫貧攻堅一線、那一個個平凡又了不起的你。

  因而,跟班采訪也成為我們編輯記者2019年珍貴的集體記憶。我們深切感到脫貧攻堅戰(zhàn)有多么偉大和艱辛,我們所記錄下的這一切又是多么有意義。

  融媒體時代,新聞的呈現(xiàn)方式空前多元化,但新聞人承載的責任與擔當始終不變。致敬這無與倫比的時代!致敬堅守在鄉(xiāng)村的你們——我們的主角和靈感源泉!讀懂你們,也就讀懂了中國農(nóng)村正在和將要發(fā)生的深刻變革。作為旁觀者和記錄者,我們與有榮焉。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貞?019年跟班采訪的點點滴滴,我們期待下一次在廣袤的鄉(xiāng)野與你再相遇。

  讓我們約定,登上2020的列車,一起再出發(fā)!

  2019,我們和鄉(xiāng)村干部在一起 

 

△ 楊涌(右)跟班采訪魏滿活。

  接受了一次心靈洗禮 

  日前,魏滿活在微信發(fā)來一個鏈接,是《衡水日報》關(guān)于他的一則新聞報道。同時附言:“什么時候再來?。空f心里話,真想你?!?/p>

  魏滿活是我駐村跟班采訪的對象——河北省饒陽縣王同岳鎮(zhèn)王同岳村支部書記、村主任,60多歲的他與我母親年齡相仿,人長得很魁梧,說話聲音洪亮。跟班采訪結(jié)束已有7個多月了,因彼此忙于工作,交流次數(shù)并不多,但每一次,我都能感受到他的真摯之情。

  2019年5月8日,我到王同岳村時已經(jīng)是下午3點多。魏滿活領(lǐng)著我在村里溜達了一圈,回到村會議室,他說起20年前村民義務(wù)修路的場景,人高馬大的他卻突然像小孩一樣當著眾多人的面流下眼淚。一旁的村干部補充道,“魏書記不容易,對群眾充滿感情。”

  接下來幾天的零距離接觸中,我真切感受到魏滿活的領(lǐng)跑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他的那句名言“不把別人的昨天,當作自己的明天”始終在我耳邊回響。

  短短7天跟班采訪雖然很快就過去了。于我而言,此行最大的收獲是接受了一次心靈洗禮。魏滿活20多年扎根鄉(xiāng)村,需要怎么樣的情懷和堅守?我渴望與魏滿活們再相約!  (本報記者 楊 涌)

 

許露露(右二)和跟班采訪對象周梅(左二)走訪村里的老紅軍。

  感覺自己從未離開 

  2019年11月25日,距離南京千里之外的秦嶺山脈深處,陜西省安康市茨溝鎮(zhèn)瓦鋪村迎來了今年的第二場大雪,我的朋友圈立刻被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們的雪景圖刷屏了,比雪景更讓我關(guān)注的,是他們踩著厚厚的積雪前往貧困戶家中,送去御寒被褥、取暖器。我知道,為了貧困戶的一張張笑臉,他們需要花費數(shù)小時艱難攀爬濕滑山道。因為他們走過的路,我也曾走過。

  自6月10日在瓦鋪村蹲點采訪,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半年,可我對這個小山村的記憶卻沒有絲毫褪色。村里的每一點改變,都通過扶貧隊員們的微信朋友圈,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感覺自己從未離開。

  從事新聞工作的10多年來,從沒有哪一次采訪,在我心里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記。村民們胼手胝足開出的盤山道、在山上用石頭一片一片壘出的“石坎坎”、百歲抗戰(zhàn)老兵的堅守、扶貧工作隊員的無私奉獻……至今仍不時出現(xiàn)在我夢里。寶貴的駐村經(jīng)歷,時時激蕩我的心,鞭策我前進。

  一位同行說過,腳下的泥土、身上的灰塵,是時代的饋贈,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勛章。駐村采訪,讓我們的報道更有溫度,更有深度,更能講好基層故事。(本報記者 許露露)

 

△ 李慧(右)跟班采訪王鵬。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長 

  因為跟班采訪,讓我有機會遇見了王鵬。

  我們倆都是80后,一個放棄城里的舒適生活,主動報名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駐村第一書記;一個是服務(wù)鄉(xiāng)村干部的女記者。因為一次采訪,兩個女漢子結(jié)下了緣分。

  在與王鵬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一周內(nèi),我了解到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白廟村的變化,也從王鵬的眼里,讀出了她的擔憂。她思考最多的是,像白廟這樣的空心村,如何通過引進特色產(chǎn)業(yè),提高村莊的吸引力,如何完善配套服務(wù),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shù)……

  王鵬只比我長6歲,可她對農(nóng)村的思考遠比我深遠得多。記得在去白廟村之前,滁州市委組織部農(nóng)組科的同志向我介紹王鵬說,“一位女同志,先不說她在村里干了多少事,只要能扎扎實實地在村里住上幾年,就已經(jīng)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了。王鵬不僅在村里扎下根,而且還干出了一番成績,讓人刮目相看。”王鵬對農(nóng)村的認知和思考再次驗證了那句話“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與王鵬親密接觸的幾天,我感受到王鵬的情懷,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接受了能量的輻射。俗話說,隔行不隔理,于新聞工作而言,只有沉到底、走得深,才能從泥土中“挖”出好報道,腳底板“踩”出好文章。(本報記者 李 慧)

 

李海明(左)摟住了跟班采訪對象楊秋靜的肩膀。

  期待再出發(fā) 

  第一次去天津,頭一回在同一個村里采訪五天……一次出差創(chuàng)下多個NO.1,這是出發(fā)前沒料到的。

  “把我寫得那么好”“感覺沒寫出你的好”……其實,我們記錄的只是楊秋靜來到天津市寶坻區(qū)小杜莊村第26周的情況。

  26個周,可以做成什么?讀幾本書、減幾斤重或談一場戀愛……楊秋靜帶給小杜莊村的有聚攏的人心、全新的村貌,有讓老人羞澀的金婚慶典、讓孩童開講的“小小傳習員”,還有孕婦家的暖氣片、石凳上的坐墊……

  31歲,你在忙什么?繼續(xù)深造、埋頭事業(yè)或結(jié)婚生子……楊秋靜丟掉穩(wěn)定的工作,走進農(nóng)村,考上農(nóng)村專職黨務(wù)工作者。從這村到那村,嫩肩挑起全村重任,她絕不只是想來農(nóng)村“冒一次險”。

  “雪天云默徊,征程在腳下,帶著一顆沖刺的決心、一份永不失溫的勇氣向前?!?發(fā)稿前,楊秋靜的周記已更新到第32周。

  如同五天跟班看到的,楊秋靜始終像一只打足氣的皮球,東串西走,“鹽”以律己“甜”以待人;如同一支燃不盡的蠟燭,光暈雖小,奉上的全是滾燙的熱忱。

  感謝這場結(jié)識,愿你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顧來路,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本報記者 李海明)

責編: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