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市國土資源局的郝亮被組織下派到岳廟辦康營村擔(dān)任第一書記四年間,他和村上的干部群眾朝夕相處,日夜奮戰(zhàn)在扶貧一線,帶領(lǐng)全村黨員干部打井修路,打工就業(yè),共同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引得清流潤民心
記得有一天早上,郝亮剛到辦公室,就有幾個村民氣呼呼的找到他,村民施濤拿著一瓶渾濁的水就開言了,“好我的書記哩,這就是咱村群眾喝的水,既渾又黃,倒鍋里都能熬粥咧!就這還限時供水,一天才供應(yīng)2個小時,這事你管不管?”
“我到村上就是為群眾辦事來了,群眾吃水問題可不是小事,我一定要管,給咱把這事解決好!”
郝亮前腳送走了村民,后腳就找到了村支書。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村子2000人的吃水靠的只是哪一口井。由于變壓器和抽水泵年久失修,加之供水管道破損嚴(yán)重,村上每月僅供水的電費已經(jīng)高達1萬多元了,村上經(jīng)濟壓力大,群眾意見更大。
弄清問題后,郝亮成找到市水務(wù)局尋求幫助,他帶著那瓶渾濁的水一次、兩次、三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價值50多萬元的供水管道和全新的抽水泵送到了村廣場。
經(jīng)過幾個月的日夜鏖戰(zhàn), 2018年春節(jié)前,村子的人飲工程全面竣工了,清澈甘甜的深井水汩汩地流進了群眾家里,困擾村民多年的飲水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群眾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的笑容。
“這第一書記還真不說假話哩!”看著家里水龍頭嘩嘩流出的自來水,村民施濤說道。
寬闊道路通村外
“吃水難”問題解決了,“行路難”問題又讓郝亮心事重重。和村干部跑前跑后多方籌集爭取資金26萬,通村路工程正式開工了。
“亮亮,北巷的老史把咱的施工隊擋住了,你快去看看吧!”村干部張鐵學(xué)一路小跑到村部,氣喘吁吁地說道。
“誰要動這樹,就先動我。”村民老史指著路邊的一棵樹氣勢洶洶的說道。
“叔,把2米的土路拓寬成4米的水泥路,是咱村民念叨了多少年的事呀!這是為大家做的好事情,況且咱們還是親戚呢,你可要支持我的工作呀!”因為要拓寬巷道,老史家門前的5棵楊樹要伐掉。郝亮清晰地記得,那兩天為了做通老史的工作前后跑了十多趟,自工程開工以來,像這樣的“小麻煩”他也記不清解決了多少個。
“亮亮,乏了就回去歇歇?!睘榱诵藓眠@條路,他臉曬黑了、嗓門大了、人也變瘦了,然而鄉(xiāng)親們瞅他的眼神卻變得熱乎起來,對他的稱呼也變得更親切了。
2018年3月,貫通6條巷道,1100多米長的通村路正式完工了, 160余盞路燈也相繼安裝到位,全村各條巷道及4條出村路全部實現(xiàn)了亮化。
脫貧致富紓民困
康營村地處華山腳下,和游客中心僅一步之遙,村南是原來的黃工集團,村子附近有幾家機械加工企業(yè)。
在解決群眾用水難和出行難的困擾后,村民依托臨近華山景區(qū)的優(yōu)勢,群眾辦起了民宿、開起了農(nóng)家樂,群眾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在村里走訪了解情況時,他發(fā)現(xiàn)30多歲的村民薛俊榮,三年前父親意外去世,家里只剩他一個人,膽子小怕見生人而且言語不清,家里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村干部帶他去醫(yī)院看病被診斷為有精神障礙,被評定位三級殘疾,本人喪失了勞動能力且沒有經(jīng)濟來源,2017年,薛俊榮被評定為貧困戶。
單人戶,無勞動能力,讓他脫貧談何容易。郝亮決定不管結(jié)果如何,一定要先給薛俊榮看好病,為此他多方聯(lián)系醫(yī)院為薛俊榮看病,并幫助他報銷了全部的醫(yī)療費用,經(jīng)過數(shù)月治療,薛俊榮精神狀況逐漸好轉(zhuǎn),郝亮又與村干部一塊幫他重新修繕了房屋,申請了低保補助,讓他有了一個像樣的家,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在郝亮的鼓勵下,薛俊榮的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規(guī),不但有了穩(wěn)定工作,還貸款入股扶貧企業(yè),每年有了固定分紅,整個人也越發(fā)精神了。
翻看貧困戶薛俊榮的算賬表,務(wù)工收入、產(chǎn)業(yè)分紅、低保、殘疾補助等各項年收入超過了10000元,2019年11月,他實現(xiàn)了穩(wěn)定脫貧。
四年多來,在郝亮的幫扶下,康營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全部脫了貧,村民通過公司入股分紅、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和附近企業(yè)的打工等人均收入達到了13000多元。村里人看見郝亮為了群眾的事跑前跑后,總喜歡見面和他聊一會,說些心里話。
“亮亮是我們村的第一書記,打井修路幫致富,真是我們的貼心人??!”村民們都說郝亮這四年多為村上的事出力流汗,真的把村子當(dāng)成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