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書目: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薦讀人:
共青團重慶市榮昌區(qū)委書記吳永勝
薦讀內容:
品讀紅色經(jīng)典,感悟思想偉力。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采訪實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
這本書共收錄了19篇訪談稿,選配了76幅珍貴圖片,圖文并茂,看點頗多。29位受訪者講述了自己當年親身經(jīng)歷的往事,用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再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陜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
其中,在習近平七年的梁家河歲月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立志”?!八N近黃土地,貼近農(nóng)民,下決心扎根農(nóng)村,立志改變梁家河的面貌”
“近平這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志存高遠。但他的遠大理想,恰恰不是當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為老百姓辦實事’”。
正是這種理想信念,讓他在臨上大學前跟送別的鄉(xiāng)親們說出“要不然我不走了,繼續(xù)留下來干”的話;正是這種理想信念,讓他在日后的從政道路上主動選擇下沉到基層工作;正是這種理想信念,讓他在治國理政時反復強調“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習近平曾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jīng)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它生機勃發(fā)、活力無限,但它又是青澀的、脆弱的,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挫折,也會彷徨迷惘。當我再次讀完全書,《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們青春答案,為青年樹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樣。
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站在擊鼓奮進的新起點,我將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組織動員全區(qū)廣大青少年,在“兩高三新”的生動實踐中揮灑青春汗水,為重點攻堅“青春家”城市功能名片建設書寫青春篇章,為榮昌奮力建設成渝腹心現(xiàn)代化城市貢獻青春力量,努力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當代榮昌青年的最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