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蓮花瑞和農場的棋盤山基地,雖然眼下沒有生產任務,但農場的會議室里還是一片熱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正在為今年的柚子營銷出謀劃策??吹浆F場的氛圍,農場負責人劉桂香十分感慨:“從最初的7棵樹,到現在的2000多畝7萬多棵樹,變化真是太大了!”
“7棵母樹是大功臣,見證了荒山變‘金山’?!蹦杲搜木宠謩?chuàng)始人劉運萬說。
上世紀80年代,蓮花縣石江村經濟底子薄,是省級貧困村。時任村支書劉運萬決心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開荒造林種果樹。
靠山吃山,以前村民也種過柑橘、梨子、馬家柚、紅心柚等水果,或由于水土不服、品質不高,或因同質化競爭激烈、流通不暢賣不出去,村民們種植積極性受挫。
蓮花本地多產酸柚,劉運萬從外地買來30棵柚子樹苗作為母樹,與本土野生酸柚樹嫁接、改良品種。然而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寒,僅7棵柚子樹存活下來。
劉運萬沒有氣餒,在各級惠農政策及村黨支部的幫助下,他重振旗鼓,先后選育試種了19個品種,2014年終于培育出柚子新品種——晶沙柚。
在劉運萬的帶領下,女兒劉桂香等人也投身果業(yè),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劉運萬的外甥彭國華2020年從深圳返鄉(xiāng)發(fā)展,加盟農場,組建電商團隊;孫子劉振武去年也加入電商創(chuàng)業(yè)隊伍,助力好柚子走出深山。
在老村支書一家人的帶動下,周邊上百戶群眾紛紛參與進來,種植晶沙柚面積超過千畝。
趁熱打鐵,農場還成立了黨支部,開啟“黨支部+農場+農戶”產業(yè)發(fā)展模式。農場通過流轉土地租金、務工工資、銷售提成等將農戶融入產業(yè)鏈,建立穩(wěn)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目前,農場與40余人簽訂了長期雇用合同,每年用工高峰期,吸納周邊農戶、脫貧戶上百人到農場務工,人年均增收達2萬余元。
在瑞和農場發(fā)貨倉庫,工作人員樊香梅自豪地對記者說:“這幾年我在農場務工,每年收入近3萬元,家里蓋起了新房,還供兒子讀書深造。”
一摞摞印有“有機水果”“好柚只‘柚’你”等字樣的紙箱板擺在一旁。樊香梅介紹,去年農場晶沙柚總產量達130萬公斤,45天內銷售一空,“很多都是快遞運到上海、廣州、深圳的,很受歡迎。”
“打入上廣深市場靠的是我們的品牌和口碑。”劉桂香說,瑞和農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其主打產品晶沙柚獲第十三屆江西“生態(tài)鄱陽湖 綠色農產品”(上海展銷會)產品金獎、首屆江西“生態(tài)鄱陽湖 綠色農產品”博覽會參展產品金獎。
“3代人40年種好柚,帶領一群人增收。我們將繼續(xù)堅守,山上擴大柚子種植規(guī)模,山下打造農旅研學基地,帶動更多村民參與,推動鄉(xiāng)村持續(xù)振興?!鄙徎h升坊鎮(zhèn)主要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