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安廳機關干部在上杭縣白砂鎮(zhèn)上早康村認種的耕地上插秧。
近日,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和省公安廳機關黨組織帶領黨員干部,來到上杭縣白砂鎮(zhèn)上早康村,自愿認領了村里的拋荒地,以出資委托代耕、包干勞作等方式參與糧食生產。這在全國還是件新鮮事。
近些年,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出現不少拋荒田地。今年5月,福建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倡議開展“我在鄉(xiāng)間有畝田”黨員志愿活動,發(fā)動機關黨員干部職工自愿認籌認種棄耕拋荒田地,采取帶頭耕種、委托農戶代耕代種、共享土地收成等方式認種耕地。倡議一經發(fā)出,立即得到積極響應,一大批機關黨員干部來到鄉(xiāng)村,深入田間地頭認種一塊地,還拿起鐮刀、鋤頭,與當地村民一起耕作。
上早康村地處閩西腹地,耕地多為山地梯田。上早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程清華介紹,經調查村里有60畝拋荒地,省級機關黨員干部認領的就是這些拋荒地。認領人每年每畝地交納2900元作為代耕、包干勞作、管理等費用,費用由機關黨員干部志愿捐款。上早康村今年5月專門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經濟合作社,負責認領耕地作物的日常管理。程清華高興地說,上早康村集體經濟收入去年只有12萬元,認領不僅盤活了拋荒地,而且村里一年將增加12萬元的毛收入。
上早康村拋荒地認種一舉兩得的效果,在福建鄉(xiāng)村激發(fā)起了連鎖效應,福建多地出臺了更為詳盡的認領模式。比如,永泰縣采用了兩種認領模式。一是美麗鄉(xiāng)間種糧模式,每畝地每年收取2500到3000元,主要用于啟動認籌農田的種植、養(yǎng)護、收成等工作,每畝耕地收獲產量的50%產品歸認領方。二是稻田綜合種養(yǎng)模式,每畝每年收5000元,除了用于種植外,還用于農田水利設施維護以及采購鴨苗、魚苗等,在50%糧食作物收成的基礎上,另有5只稻鴨或10斤稻花魚。所認領責任地塊均安排農技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并由縣農業(yè)農村局統(tǒng)一投保。村集體經濟聯(lián)合社負責按時按質完成糧食作物管護工序,讓認領方及時了解糧食生長、收成情況。認領方可組織前往所在村開展春耕秋收等主題活動。
而建甌市面向全社會的認領活動,也采取了兩種認領方式。一是由村合作社向認領人收取每畝每年2500元管理費,認領人可獲得認領證書和每畝地500斤的秈米;二是由村合作社向認領人收取每年500元,認領人可獲得認領證書和秈米100斤。村合作社提供耕地和水稻生產全過程的服務,收成時還可根據需要提供精致的個性化定制包裝。此外,一些村還以認領活動為抓手,引進農業(yè)專家團隊,因地制宜培育新業(yè)態(tài)、延伸產業(yè)鏈、創(chuàng)造新價值,將稻田研學、稻田觀光旅游同康養(yǎng)文旅產業(yè)融合。
到農村認領一畝田,讓生活在都市的機關干部多了一次了解農業(yè)、熟悉農村的機會,甚至成為化解鄉(xiāng)愁新的打開方式。寧德市海洋與漁業(yè)執(zhí)法支隊直屬二大隊大隊長游陳婷,近日和同事在蕉城區(qū)霍童鎮(zhèn)桃花溪村認種了20畝地,并體驗了一次插秧苗過程。游陳婷出生于農村,但工作后再也沒有下田干過農活。2017年底,游陳婷被派到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農村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懊總€人心里都有一種鄉(xiāng)愁,像我們這樣從農村出來的市民,一直都有回歸農村體驗生活的愿望,但一直都找不到合適的方式?!庇侮愭谜f,“認種一塊田既讓我們全面地參與到農村的生產中來,同時,委托代耕又不用擔心種不好地?!?/p>
土地拋荒,是近年來不少農村面臨的共同難題?!拔以卩l(xiāng)間有畝田”活動,在拋荒地復耕和機關干部助農之間搭起了一座橋,起到了雙贏的效果。新形勢下,如何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搭建更多這樣的聯(lián)絡橋梁值得思考。
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對機關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走入田間地頭,是機關黨員干部了解、熟悉“三農”的最佳方式?!拔以卩l(xiāng)間有畝田”的啟示在于,通過開展主題黨日、志愿服務、工青婦活動等方式,組織黨員干部職工深入田間地頭,帶著感情、帶著責任開展勞動體驗教育、扶農惠糧政策宣傳等活動,感受農耕苦樂,協(xié)助解決農業(yè)生產問題,既是黨組織活動的創(chuàng)新,也是讓機關黨員干部真正深入農村、增進助農情感的有益嘗試。這也啟發(fā)鄉(xiāng)村干部,應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條件、創(chuàng)新形式,主動與城市黨員干部“結對子”,搭上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的快速列車,更好地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在經歷了田間勞作之后,多位接受采訪的機關黨員干部表示,等秋天收獲時,一定要給朋友送上一袋自己生產的糧食,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青山綠水、田園牧歌是現代人的鄉(xiāng)愁,許多遠離農村的都市人都有體驗農業(yè)生產、親近大自然泥土氣息的愿望。如何以一種合適的方式,吸引心懷鄉(xiāng)愁的都市人到農村參與、體驗農業(yè),這是“我在鄉(xiāng)間有畝田”的另一個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