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芳(中)和村干部在防汛一線。
去年1月,我來到廣西桂平市蒙圩鎮(zhèn)流蘭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一年多的歷練,從開始時村民們講話聽不懂,到如今逢人都能談笑風生;從開始時村民們嘀咕“上面來個女干部”,到如今“有事到村委會直接找小唐”……我徹底融入了鄉(xiāng)村,變成了流蘭村的一員。
記得到村后第一次參加大會,我用普通話作自我介紹,話還沒說完,人群中傳來一陣嘈雜聲:“我們哪里聽得懂咯!”語言不通成了我進村后急需攻克的第一道難關(guān)。我在心里反復給自己鼓勁,“有問題不要怕!”請了村干部給我當“翻譯”兼向?qū)?,教我學說方言,帶我入戶走訪??墒牵甯刹總兌加泄ぷ饕?,不可能到哪都帶上我。于是,我向駐村工作隊隊員借來一輛電動車,根據(jù)手機里的“房屋普查信息系統(tǒng)”導航,一家一家去走,邊走邊問、邊問邊學,花了4個多月,走遍全村1268戶人家。
水瓢浮在表面上是沒有用的。僅僅走一遭不夠,我給自己立下的“小目標”是:讓村民把我當“街坊”看。為此,無論到哪家,我都坐下來談會兒心、聊會兒家常。哪怕發(fā)音不準,讓老鄉(xiāng)笑話是“雞同鴨講”,但憑借著一股“多動嘴多跑腿”的勁兒,我漸漸摸到了門道,不僅能聽懂方言,慢慢還能講了。
“嘴甜腳勤的小唐”,收獲了群眾的信任。我為大伙辦實事的信心有了、勁頭也足了。去年年末的一次走訪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對老夫妻因沒及時做養(yǎng)老金資格認證,幾個月沒收到養(yǎng)老金了。弄清原委后,第二天一早,我就上門幫忙做了認證,又及時上報民政部門,老夫妻很快拿到了補發(fā)的養(yǎng)老金?!斑@姑娘辦事麻利!”老夫妻事后專門跑了趟村委會,當面對我表達了感謝。
肢體殘疾的村民老岑是我結(jié)對的脫貧不穩(wěn)定戶。剛開始打交道時,老岑給我吃了好幾回“閉門羹”。我又拿出了那股“多動嘴多跑腿”的勁兒,多次上門,“一回生二回熟”,終于讓老岑對我打開了心扉?!吧眢w不好,沒辦法干其他重活。主要收入來源靠經(jīng)營一家小便利店,但現(xiàn)在周邊又開了幾家店,競爭很激烈,錢不好掙!”
我了解到,老岑家還有一間房是閑置的,便建議他租出去,增加一份穩(wěn)定收入,同時幫他申請了一個村里的公益性崗位。開店有收入、房租有進項,再加上公益性崗位津貼,老岑的日子越過越好。今年4月,老岑家消除了返貧風險。“多虧了小唐!”老岑逢人夸我。其他村民也是,遇到難事愁事都喜歡打電話找我,“嘴甜腳勤的小唐,跑進我們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