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我來到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qū)海龍鎮(zhèn)溫泉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開啟了我的到村任職旅程。干凈整潔的山間小道,種滿作物的成塊農(nóng)田,錯落有致的鄉(xiāng)村宅院,濃綠茂密的小樹林,映入眼簾的和美鄉(xiāng)村畫卷深深吸引著我。
剛到村的我,對一切都很好奇,但又有點茫然,不知道從何干起。幸運的是,在村“兩委”的細心關心引導下,我開始明確和細化到村后的第一項任務——熟悉村情,用腳步丈量溫泉村12.4平方公里的土地,常常去穿溝下壩、走村入戶,進行群眾走訪,快速熟悉村情。在遍訪過程中,我將入戶路線連成“百家圖”,在筆記中寫滿了“百家情”,嘗試與村民交朋友,逐漸褪去了初到村時的“文弱書生氣”,沾染了“田頭泥土香”。很快,我走遍了溫泉村的18個村民組,逐漸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溫泉村在我腦海中有了清晰的形象。
“這條生產(chǎn)便道修通后,我們的三輪車、微耕機就可以直接開到田間去了,運輸糧食作物也很方便,再也不用像原來那樣純靠人力搬運。”村民王大哥激動地說。這條生產(chǎn)便道是永紅組村民通往生產(chǎn)田地里的主干道,修好后惠及50戶農(nóng)戶。此前,在村“兩委”的號召下,村民主動參與籌集資金、出工出力,我和駐村工作隊的小伙伴們也積極投入勞動,對這800米長的生產(chǎn)便道進行拓寬整改。組織牽頭、不等不靠、群策群力、團結一心,修建生產(chǎn)便道讓我看到了黨員的擔當和村民的淳樸,感受到了“人心齊、泰山移”的滿滿正能量。
來到溫泉村已半年有余,在這里收獲了太多情意。在一次次入戶走訪中,我逐漸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從剛開始的扭捏、無措、張不開口,到現(xiàn)在的從容自如、大方得體地與群眾拉家常了,也開始熟悉村民的說話方式,了解群眾的一點一滴,學會了與群眾打交道的方式方法。這半年,我感動于村民之間互幫互助的鄰里情,珍惜與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共事情,細心維護與村民之間的鄉(xiāng)親情。如果說剛開始走村入戶是被動地完成工作任務,那現(xiàn)在,已完全成為我發(fā)自內(nèi)心想干的事,因為這里值得我付出自己的青春。
“方寸之地,舞臺廣闊,只要選定了,就不怕遙遠?!睆纳匠侵貞c到紅城遵義,從機關大樓到基層一線,我扎根鄉(xiāng)村,踏實地在溫泉村這片炙熱的土地上拔節(jié)成長。
謝菲(左)入戶 (紅花崗區(qū)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