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坤(右)為村民講解土豆種植注意事項
“博士來咱這里種土豆?”“畝產5000斤還不耽誤種玉米,行不行呀?”兩年前,梁莊村的村民們聽說我要到村里來種土豆,他們半信半疑。
2021年6月,博士畢業(yè)于中國農業(yè)大學的我,來到河北省滄州市獻縣臨河鄉(xiāng)梁莊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我很慶幸自己的專業(yè)是農學,覺得終于可以將苦學了20多年的知識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了。可到村后,我發(fā)現(xiàn),工作開展并不如想象中那樣順利。梁莊村土地零散,難以發(fā)展規(guī)模化種植,且多數(shù)村民只種一季玉米,兩季種植意愿不強,接受新鮮事物意識相對較弱。
調研結束后,我接連好幾晚輾轉難眠,躺在床上反復琢磨:這里的村民對種玉米的意愿很強,如果引進新型農作物,就要找一個可以與玉米輪作且經濟效益較高的作物。到底種什么最適合梁莊?我查閱資料、實地調研,還發(fā)揮了高校人才“朋友圈”的優(yōu)勢,向高校的老師們請教。跟母校老師軟磨硬泡了半個月后,最終鎖定了種土豆。土豆的生長期短、耐干旱、抗病性強,對土地條件和施肥沒有太高要求,栽培管理模式簡單,且產量穩(wěn)定、單位面積經濟效益高,對糧食作物安全有保障。
有了方向,剩下的便是行動。對接省農科院,選定了荷蘭早大黃土豆??晌业囊磺粺崆檫€沒落地,就被潑了冷水,村民們不敢邁出第一步。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我找了村里幾位勇于接受新事物且威望較高的村民來試種,帶著他們一起干。從品種引進到壓實播種,從室內催芽到整地保墑,工作之外的我都會利用早晚閑暇時間,到田間地頭檢測地塊濕度、拔拔雜草、看看病蟲害和長勢……就這樣,終于等到了土豆成熟期,看著一個個黃豆豆“探出頭”來,我和村“兩委”趕忙召集村民到地頭召開“高產高效土豆種植測產現(xiàn)場觀摩會”,還邀請了市、縣相關部門的專家進行實地測產,將種植真實結果呈現(xiàn)在群眾面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還建立了土豆種植微信小組群,在群里分享土豆種植經驗,讓村民“攀比”誰種的土豆最棒,激發(fā)村民種植積極性,培養(yǎng)一批種植能手。通過視頻宣傳和選調生討論小組群,我們還帶動了周邊4個鄉(xiāng)、10個村跟著一起種土豆。
向創(chuàng)新要動力,靠科技降成本。今年,我們村購進了一臺土豆播種機,一臺機器2個人一天可以播種10畝地,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部分種植戶采用滴灌帶,節(jié)水的同時也保證了土壤濕度。除了種植早熟土豆,我們還設置了中熟土豆種植試驗田,中熟土豆品種與白菜輪作,探索更多高收益的種植模式。
入村這兩年,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博士入村,屈才嗎?”我從不后悔自己的選擇,而是感謝組織給予的鍛煉機會。我覺得,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就要善于“自找苦吃”。我希望當好“土豆博士”“種地博士”,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來,投身鄉(xiāng)村振興偉大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