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建明長篇報告文學《詩在遠方——“閩寧經(jīng)驗”紀事》中,作者以家國情懷書寫脫貧攻堅主題,將福建、寧夏兩地20余年間對口扶貧、脫貧的“山海深情”譜寫成章。
福建與寧夏的“深情故事”,電視劇《山海情》有過精彩演繹,但在劇情之外,還有更多真實的故事留待報告文學作家去講述。《詩在遠方——“閩寧經(jīng)驗”紀事》從一個執(zhí)著的想法講起:作者懷著對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印象,一直想去探個究竟。終于得到走訪機會,眼前水潤的銀川和西海固讓他不敢相信。那個曾經(jīng)“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消失了,“爛泥灘村”變成了現(xiàn)代化的“涵江村”,這些新變讓作者深受震動。
作者由巨大反差切入,以探索者的視角,致力開掘“山海故事”所蘊含的動人力量。20多年來,閩寧兩地齊心協(xié)力,共同應對貧困難題。通過“吊莊移民”這一扶貧創(chuàng)舉,從“閩寧村”到“閩寧鎮(zhèn)”,昔日“空中無飛鳥,地面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沙石跑”的戈壁灘變?yōu)闉M陽光的金沙灘。通過艱辛的移民搬遷,在“一年搬遷,兩年定居,三年解決溫飽,五年脫貧致富”目標激勵下,紅寺堡由昔日的不毛之地變?yōu)樯鷳B(tài)環(huán)境優(yōu)、人民生活好的現(xiàn)代化新區(qū)。作品沒有止步于物象的描繪,筆鋒由表及里,呈現(xiàn)內(nèi)在的真實:如今的西海固,通過“造血式扶貧”舊貌換新顏,換的不僅是外在,而是整個生產(chǎn)、生活方式以及人的深層觀念。
何建明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能把宏觀的主題思想融匯到一個個故事中去。有的報告文學僅針對宏大議題進行歷史梳理、文件摘錄、數(shù)據(jù)解讀,缺少故事性,更缺藝術性?!对娫谶h方——“閩寧經(jīng)驗”紀事》將福建與寧夏結成幫扶對子,探索扶貧、脫貧道路的歷史過程,還原為本色的人物和鮮活的故事。我們能看到宏觀的頂層設計,也能看到扶貧、脫貧工作落實中教育、居住、務工等諸多生動感人的細節(jié);能看到一個個扶貧干部的辛勞付出,也能看到閩商對扶貧的貢獻以及村民們辛勞的拓荒史、創(chuàng)業(yè)史。我們讀到扶貧干部如何在20多個年頭里投入“山海深情”,成為“寧夏的兒女”;也讀到福建青年企業(yè)家創(chuàng)設扶貧車間的情節(jié),讀到“吊莊戶”感人的移民和致富故事……這些故事素材,通過作者辛勞采訪得來,一點點轉化成作品中最生動的細節(jié)、最堅實的底座。
“閩寧經(jīng)驗”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為減貧事業(yè)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這一壯舉的決策者、實施者、參與者,皆以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精神探索扶貧之路,完成地區(qū)跨越式發(fā)展?!对娫谶h方——“閩寧經(jīng)驗”紀事》以詩情記述這條康莊大道的艱辛探索歷程,書寫出一部“山海深情”的當代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