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下莊村的幸福路
2021-03-17 09:2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吳 奎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圖為下莊村新貌。  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

  三月的下莊,春暖花開,游人漸多。正午時分,毛相林帶著游客體驗下莊路。汽車在盤山公路上蜿蜒前行,行至路旁一處刀削斧劈般的絕壁時,毛相林示意司機停車。

  毛相林抬頭仰望明晃晃的絕壁,指著遠處叢林中若隱若現的一個洞穴,對游客說:“那是我們修路睡過的巖洞。”然后走向公路外沿,俯瞰深不見底的山谷,只見樹木茂密,云霧升騰。毛相林佇立在原地,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半晌才說出一句話:“這里長眠著為修路而獻身的六位兄弟?!?/p>

  回到車上,毛相林緩緩神,一字一頓地說:“每次經過這里,我都要下車和他們說說話!”

  毛相林要說的太多太多:路修通了,村里脫貧了,鄉(xiāng)村旅游做起來了……

  二

  下莊村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深處,整個村子被“鎖”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一千一百多米,被外界稱為“天坑村”。村民們去巫山縣城,須經逼仄的古道翻越懸崖,一來一回至少四天。在這條險象環(huán)生的山路上,行路難,也充滿危險。以前,許多村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大山,沒見過公路……

  閉塞的交通一直是下莊村發(fā)展的“痛點”。水果、藥材無法運出去銷售,豬羊趕不出山沒法變現,重病村民出村就醫(yī)困難重重,山外的姑娘說啥也不往下莊嫁……

  “毛支書,能不能想法修通出山路???”1996年,時任村支書的毛相林經常聽到村民們這樣提議。毛相林深知村民的心愿,他自己也做夢都想修路??尚蘼凡⒎且资拢贺斄Α⑽锪?、人力、技術都須具備。下莊除了少許勞動力外,其它要素都奇缺。

  1997年,毛相林在縣里參加干部培訓,看到外面的村莊都是大路通汽車、村村有產業(yè)的景象,既羨慕又憂慮:下莊什么時候能過上這樣的日子?培訓結束回家那天,毛相林坐在下莊村“井口”上,望著四周的群山,俯瞰“井底”零星分布的房舍,想到沒有女孩愿意嫁到下莊村來,猛然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我們或許就是最后的下莊村人!

  “修路!”在隨后召開的群眾會上,毛相林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能行嗎?”“修得通嗎?”雖然是村民們盼了好久的事,但真提起修路,大家的第一反應還是憂心忡忡、難以相信。

  “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就算我們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讓下輩人過上好日子。”毛相林激昂的話語激起了村民的斗志,鄉(xiāng)親們紛紛高舉手臂回應:“同意修路!哪怕脫層皮也要修!”

  修路需要大量資金。當時,下莊村公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guī)劃,資金需要自籌。然而鄉(xiāng)親們本就貧困,想要籌齊修路款談何容易?毛相林豁出去了,他做通母親的工作,拿出為母親攢下的七百元養(yǎng)老錢,作為啟動資金。在毛相林動員下,村民們紛紛主動捐款。一元、兩元、五元、十元不等的零鈔,累積成一千四百多元的修路款。

  1997年冬天,毛相林和村民帶著鋼釬、鐵錘、鋤頭、撮箕進山,開始向懸崖絕壁挑戰(zhàn)。

  無路難,開路更難。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毛相林帶著青壯年在懸崖上腰系繩索,像蕩秋千一樣打炮眼;高山絕壁沒有人家,毛相林和村民們一起在半山腰打地鋪、睡巖洞。為早日修通絕壁路,毛相林最長一次在工地三個月沒回家。

  然而,先前籌備的修路物資很快便所剩無幾。怎么辦?情急中,毛相林想到了貸款。他趕往信用社,用自家養(yǎng)的豬作抵押,以個人名義貸出第二筆修路經費。全村老少齊上陣,鋼釬大錘震天響,在懸崖上艱難地一寸一寸向前推進。

  盡管做了很多安全措施,但毛相林擔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鉆炮眼的黃會元被山上的滾石砸下懸崖,撬石頭的沈慶富被松動的巖石砸下山谷……先后有六位村民為修路獻出了寶貴生命。

  從不輕易掉眼淚的下莊人哭成一片。這是修路以來遇到的最大挫折。到底是繼續(xù)修還是中途放棄?在毛相林猶豫不決的時候,黃會元的老父親拄著拐棍說:“兒子出事后,我哭干了眼淚。但光傷心有什么用,路還得繼續(xù)修啊!”見毛相林面露難色,老人把拐棍杵得“砰砰”響:“兒子走了,我這把老骨頭來頂替兒子!我們下莊人不是貪生怕死的人?!?/p>

  老人的舉動讓毛相林和村民們重拾信心和勇氣,繼續(xù)吊起籮筐打炮眼,手腳并用爬懸崖,鉆山爬坡背物料。縣里獲知情況后,也調集資金和技術力量支持下莊村修路。2004年4月,歷時七年,毛相林以“愚公移山”般的決心和毅力,帶領村民終于在幾乎垂直的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八公里的“天路”。

  路通的那天,毛相林找來一輛車,把這條路從頭走到尾。走到終點時,毛相林大聲對著鄉(xiāng)親們、對著群山說:“今天我們終于把這條路修通了,我們沒有辜負逝去的兄弟們?!?/p>

  三

  路修好了,更要養(yǎng)護。每年春冬兩季,毛相林都帶著村民們在公路上重新集結,義務養(yǎng)護公路。

  2016年,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硬化路延伸到每家每戶。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但發(fā)展中的無形之山如何開鑿,再次壓在了毛相林的心上。

  “居住偏遠、產業(yè)空虛、群眾困難”是下莊村脫貧之難的真實寫照。毛相林明白,要脫貧致富,除了修路還得發(fā)展產業(yè)。為了擺脫貧困,他又一次帶領全村群眾“開山鑿壁”,要開出一條“致富路”!

  村民多年來一直種植玉米、紅苕、洋芋,這些作物只能填飽肚子,很難發(fā)家致富。毛相林開始不斷嘗試新的產業(yè)。聽說外村種漆樹有賺頭,他風風火火從外面運來兩萬株漆樹苗栽種,沒想到漆樹在下莊“水土不服”,當年夏天全干死了;眼見其他村養(yǎng)蠶賺了錢,他又動員村民栽桑樹,產出的桑葉卻不合蠶寶寶的胃口,蠶全部夭折。后來又依葫蘆畫瓢養(yǎng)殖山羊,還是沒成功。

  一次次失敗,讓群眾意見很大。毛相林沒辯解,把委屈和苦楚往肚子里咽。那些天,毛相林整天窩在家里。見丈夫情緒低落,妻子“激將”他說:“這點打擊就受不了?修路的勁頭哪去了?搞產業(yè)就像買鞋子,合腳的才是最好的……”妻子的話讓毛相林陷入深思。是啊,產業(yè)要找對路子,不能“病急亂投醫(yī)”。想到這些,毛相林釋然了。

  有了前車之鑒,毛相林沒有再急于引進產業(yè),但滿腦子都在想點子、找出路。他先是發(fā)現大寧河岸邊農戶種植的西瓜味道不錯,聯(lián)想到下莊海拔低,山腳下便是河谷,種西瓜沒準能行。他自家試種了兩分地,收成不錯,一批村民“試吃”之后覺得這條路可行,便跟著毛相林一起種。西瓜銷路不錯,但村里耕地有限,沒法大面積種植西瓜。2014年,毛相林又請來市縣農業(yè)專家對下莊村的土壤、環(huán)境等進行全面“體檢”,確認本村最適合發(fā)展柑橘種植產業(yè)。但村民卻下不了決心,一方面擔心種植技術不過關,另一方面擔心銷售,怕豐產不豐收。為打消村民的顧慮,毛相林叫回在外打工的兒子,學習種植技術后在村里義務擔任技術員,同時自家?guī)ь^種植八畝柑橘。

  在毛相林的帶動下,2015年,全村栽種柑橘五百畝。四社貧困戶陶朝桂當年就種植七畝柑橘,第三年柑橘掛果后,又種植了十畝。毛相林勸她少種點,怕她忙不過來,她卻說:“政府這么支持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也要攢勁使力呀,我可不愿一直當貧困戶!”看到村里柑橘暢銷,已搬遷到外地的村民黃光清、楊亨滿又回到村里,將荒了多年的農田種上柑橘。幾年下來,全村種植柑橘達六百多畝,每年增加收入兩百萬元左右。

  2015年,下莊村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一萬三千元,是修路前的四十多倍。

  四

  下莊村脫貧了,但是毛相林仍未滿足。他想,能不能將下莊“遠處有山,山下有水”的地勢變?yōu)榭沙掷m(xù)發(fā)展的優(yōu)勢,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毛相林的想法得到縣、鄉(xiāng)兩級支持。2018年,縣里將下莊列入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啟動建設具有三峽山村特色的休閑度假勝地。

  鄉(xiāng)村旅游需要人才,特別是需要有知識、有見地、有干勁的年輕人。每年過年,外出務工的村民回家,毛相林都挨家挨戶上門,向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村的變化,描繪下莊村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家鄉(xiāng)的振興出力。沒回來的,他就一個一個地打電話爭取。在他的努力下,二十九歲的毛連長回到村里做電商,銷售柑橘、西瓜等土特產;二十七歲的彭淦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學生,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教師……

  為激勵年輕一代繼續(xù)奮斗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xù)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村老一輩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下莊人事跡陳列室在村文化廣場邊建成,廣場上立起“下莊筑路英雄譜”。每次經過這里,毛相林都要駐足許久,在腦海里一遍遍回放修路的情景,在心里一遍遍緬懷逝去的兄弟。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毛相林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那一刻,北京會場的掌聲和下莊村民的掌聲同步響起!

責編: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