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老家的屋角有一口井,已經(jīng)閑置近10年。每次回去,我總會在井邊駐足停留。小小一口閑井,見證了一個小山村從世世代代挑水吃到用上自來水的巨大跨越。
小時候,村里人家都從河里挑水吃,我家也不例外。灶臺邊放著一口大水缸,無論春夏秋冬,父親每天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扁擔(dān)往肩頭一擱,兩只手一前一后把住兩端的鐵鉤,用軟繩系住的水桶就不至于太晃蕩。到了河邊,只見涓涓細流從山間流出。父親一瓢瓢將水舀到水桶里,再挑回來倒進水缸。每天至少要來回挑上兩三擔(dān),全家人一天的吃、喝、用,全靠清晨挑回的這些水。
挑水要起早。清晨的河水沒有受到人和動物活動的影響,水質(zhì)更潔凈。承擔(dān)了家庭挑水任務(wù)的人,無論多累,清晨也要早起;無論多忙,也得先干完挑水的活兒。如果遇到山洪暴發(fā),河水連續(xù)多天渾濁不清,水缸里的水越用越少,還會陷入沒水吃的困境。
“有口井就好了!”小時候我常常聽到父親這樣念叨。
后來,家里生活條件漸漸好了起來。1988年,家里將兩間房子翻蓋成三間,改善了住房緊張的狀況。緊接著,父親下決心挖井。只有有了井,才能解決吃水的問題。父親選好井的位置,利用早晚閑暇的時間,有空就挖一點。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終于見到清清的山泉水從石縫中緩緩溢出。井挖成了,吃水就方便多了,隨用隨取,再不用起早挑水,也不再擔(dān)心山洪暴發(fā)時鬧水荒了。
如今,國家發(fā)展越來越好,生活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幸福的事也越來越多。隨著農(nóng)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實施,家里很快通上了自來水,水管一直接到灶臺邊。水龍頭一擰,水就嘩嘩地流出來。誰能想到,過去只有城市才有的自來水,竟然走進了山村農(nóng)家。從此,水井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被閑置起來。
回想這些年來,淘汰的又何止一口井呢?走進堆放雜物的偏房,角落的煤油燈,牛拉的犁、耙,木制的打谷機,掛在墻上的舊蓑衣……哪一件都曾經(jīng)是必需品,如今卻退出了生活的舞臺。相應(yīng)的,汽車、智能手機等更多更好的新物品走進了生活。正如長輩們常說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是最大的幸福哩! (作者為安徽省寧國市人大常委會農(nóng)工委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