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這個春節(jié),對于過第48個春節(jié)的何炳均來說無疑是最特別最難忘的。除夕夜,飯桌上一家老少邊吃著團圓飯邊談論著武漢疫情。聽著窗外震耳的爆竹聲,何炳均感慨著希望爆竹聲能把這“瘟疫”驅散。
“老何,村上來通知了,要求摸排返鄉(xiāng)人員,情況緊急,你跟著我一起逐戶把我們組情況摸清楚。”和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正起勁兒的何炳均接到村民小組長楊昌財急促的電話?!耙?,我馬上來你家里匯合”。揣上電話,拿起手電筒,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的情況下,何炳均義無反顧的參與到摸排外出返鄉(xiāng)人員工作中?!澳隳奶旎貋淼??從哪兒回來的?”何炳均同小組長入戶調(diào)查的敲門聲和詢問聲驚起陣陣犬吠……
何炳均是綏江縣板栗鎮(zhèn)關口村6組的一名普通黨員,有著21年黨齡的他是鄰里皆知的“熱心人”,村里大小公益事都有他的身影,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當然也少不了他。
“我是黨員,算我一個,把我排進去?!焙伪土硗?名黨員主動請戰(zhàn),在進組要道設立卡口防止人員流動,當起了這個村民小組36戶163人的“守門人”?!白屛疫^哈嘛,我就出去買點米?!薄拔疫M去送點東西,馬上出來。”卡點剛設立時候,親戚朋友們套近乎想過卡點,鐵面無私的他都給拒絕了,他明白,放一個人就是在害一組人。
2月4日中午,天空中下著蒙蒙細雨,還沒到換崗時間何炳均便戴上紅袖標騎著摩托車去卡點,走到半路,由于路滑摔倒在地,一身泥巴的他感受到腿部、腰部、頭部傳來錐心的疼痛。隨著一股溫熱,腦袋上的鮮血流到了臉頰,捂著傷口的他趕緊叫來家人匆匆送往醫(yī)院。由于交通不便,到綏江縣人民醫(yī)院已是下午。經(jīng)醫(yī)生檢查,腰部、腿部屬輕傷,頭部傷勢比較嚴重,清理傷口后縫了三針。醫(yī)生建議留院觀察,但何炳均冒著傷口被感染的風險堅持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戴著黨徽和紅袖標出現(xiàn)在卡點處。其他同志勸他回家休息,他卻說:“我的傷沒有問題,你們在一線奮斗,我怎能在家休養(yǎng),我是一名黨員,不能因為一點小傷就退縮”。
面對突如其來的防控疫情斗爭,何炳均輕傷不下“疫”線,這不僅是對他一次嚴峻的考驗,也是一場深刻的黨性洗禮,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什么讓他如此執(zhí)著與堅定?一定是他胸前徐徐生輝的黨徽和那迎風招展的鮮紅黨旗給予了他無窮力量。
何炳均的故事只是廣大基層一線戰(zhàn)“疫”工作人員的一個小小縮影,還有許許多多普通而偉大的抗疫戰(zhàn)士默默無聞的用血肉之軀鑄就起保護人民健康的鋼鐵長城,是當之無愧最美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