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采訪對象: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里仁鄉(xiāng)丁窯村黨支部書記 張凡
張凡夜訪村民蒼奶奶,給老人送上過冬的棉襖。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里仁鄉(xiāng)丁窯村,多年來各項指標都在鄉(xiāng)里墊底。今年7月, 25歲的張凡當上了丁窯村書記。在上級黨委支持下,丁窯村原先8個干部換掉了7個。新班子新氣象,農房改善、基層治理、土地流轉有了新進展……短短半年間,丁窯村就成了鄉(xiāng)里的先進村。
村莊蛻變原因很多,但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張凡善于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有著這個年齡段少有的老練。她說,一個村書記管理著幾千人的村莊,必須具備優(yōu)秀CEO和HR的本領,讓每個人都有盼頭,找到奮斗的價值。
讓我們走進村里,從不同角度看一看她的用人之道!
現任村干部的變化:
從開會坐墻角到干事沖在前
12月7日上午7點50分許,丁窯村黨群服務中心小會議室里,村班子正在舉行“每日工作例會”。張凡對班子前一天工作進行點評,布置新一天工作,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的毫不留情。
第一個“挨批”的是村會計殷紅言?!澳阖撠煹呐_賬怎么還沒弄好?今天加班也要補上!”主持村委會工作的副主任丁友凱因為“家庭血樣采集”工作有疏忽,也被張凡點了名。
“我在班子里年齡最小,但既然坐在書記這個位置上,就要給大家做表率立規(guī)矩!”這一點,大家都服氣。張凡上任半年來,每天都是最早來、最遲走。
當初,張凡剛到丁窯村時,班子里八個人八條心,各打各的小算盤。張凡最讓大家佩服的本事在于,誰什么性格、有什么特長、適宜做什么工作她一清二楚,而且用其所長。在她的布局下,班子里每個人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殷紅言曾是村書記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張凡來了之后,他開會都縮在墻角,一聲不吭。有一次,殷紅言工作上出現失誤,張凡卻把責任全擔下來了,并說,“你好好干,將來有機會,我就推薦你!”如今,他事事沖在前頭。
丁友凱做事不肯得罪人,張凡給他用上了“刺激療法”:大家都認可你是個好人,但能不能認可你是個能人呢?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丁友凱如今找到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感覺,做事的原則性明顯增強了。
63歲的村民組長朱應柏曾有過“辭職”的念頭。“我怕跟不上年輕人的腳步?!睆埛舶阉旈L輩,遇事總請教他,讓他有了一種被信任的滿足感。農房改善工程實施后,朱老帶頭拆掉了自家的房子,“我給大家?guī)€頭!”
工作有準頭,勁頭自然不一般。這不,7日上午8點40分許,會議一開完,村干部們就帶著低收入戶到冬棗地除草了,棗樹枝條很銳利,一個上午下來,新村干胡萬里的手上留下了幾道血口子。
本報記者聶偉(中)、倪懷成(右)在村里產業(yè)基地采訪張凡。
退休村干部的變化:
退而不休當好發(fā)展智囊
12月8日,是丁窯村當月的“小村說事日”。一早,從全村525戶中選出的40位村民代表,走進新村部。
老干部們起初都擔心:“我們多少年都沒搞好的村子,這個小孩子能行?”張凡從最硬的骨頭啃起,爭取資金200多萬元,把鄉(xiāng)里通往丁窯村道路進行了硬化拓寬,還架起了路燈。路通了,民心也順了。
“小村說事日”最引人注目的是“群眾提問”環(huán)節(jié)。“農房改善能不能先簽約,搬進新房后再拆老房?”老黨員丁石第一個發(fā)問。
“可以的。農房改善是好事,我們不能辦砸了?!睆埛舱J真地回答。
一個個問題被拋出。老黨員唐翠美提的問題很尖銳,“唐莊到胡莊村民小組之間的水渠停工很多天了,村里怎么解釋?”
“我們和施工方溝通過了,最近天氣冷,水泥澆上去會凍裂?!睆埛舱f,開春后一定建設到位,請各位代表跟蹤監(jiān)督!
記者了解到,11月份的“小村說事日”活動現場,有村民代表就土地流轉金到賬、賦閑勞動力務工等熱點問題,向張凡提問過。能答復的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做出解釋,做到事事有回音。
張凡在村里還創(chuàng)新成立了“老黨員工作室”,聘請10名老干部輪流“坐班”為群眾解惑答疑。殷世立今年剛從村干部崗位上退下來,被張凡請出山:“爺爺,我們都是后輩,需要您帶一帶!”
老黨員唐翠美在村里當了30多年干部,張凡遇上難題就找她咨詢,弄得唐翠美有點不好意思:“有些事我自己當干部時都沒搞定,沒想到,和張凡合作竟然干成了不少大事?!?/p>
張凡和村里留守孩子們一起做游戲。
村里能人的變化:
主動把項目“搬”回家
12月8日上午,丁窯村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表彰會,表彰了當月先進個人。分別是“先進個人”丁全林、“自強不息典范”楊為成和胡帥,他們三人是丁窯村村民口中的“創(chuàng)業(yè)三劍客”。
“三劍客”都覺得,一個好書記,一支好的村干部隊伍,是他們最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我曾經想過,老父親哪天不在了,就沒有必要回來了!”丁全林是個孝子,父親住在村里,多年前他就萌生過給村里捐錢辦實事的想法,多少任村書記都說好,最后卻不了了之,有的嫌麻煩,有的怕給自己惹得一身腥。張凡來了之后,愿望才變成現實。她拿出了一套捐款使用及監(jiān)管方案。張凡為村里修好路之后,丁全林主動把公司遷回鄉(xiāng)里,還把自家老房子騰出來,引進了一家服裝加工廠。
這次,當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村里公開表彰他。他激動地對記者說,“我這算不算是衣錦還鄉(xiāng)呢?!”
丁全林沒想到的事,張凡也替他想到了。她和村干部們商量:丁家老房子面積小,服裝廠難以做大?!袄洗宀空谡猩蹋梢詢?yōu)先考慮給丁全林,租金從優(yōu)!”
26歲的胡帥是村里引進的第一個“企業(yè)家”。他的家具廠就安在扶貧工作隊為村里建起的扶貧廠房里。2017年,扶貧廠房招租,胡帥就來了。
創(chuàng)業(yè)很難,老板兼工人、業(yè)務員和貨車司機的胡帥曾經想過逃離。張凡給村里修路時,胡帥試探問:“給我們也修一段?”沒想到,廠前的路真給修好了,胡帥買了一輛大貨車,發(fā)展的勁頭上來了。
楊為成是個殘疾人,他的“小楊商店”和胡帥的家具廠共用一棟扶貧廠房。過去村干部取消了他的低保戶,老婆也跑了。張凡不僅幫他辦了低保,他創(chuàng)業(yè)養(yǎng)龍蝦,還幫他申請貸款、流轉土地,并免費提供村里的庫房給他開商店。他估算了一下,今年能掙6萬多元。不久前,他在一家相親app上認識了一位女網友,還“奔現”嫁給了他。
對村里的人才現狀,張凡并不滿足。她建起了“青年之家”微信群,把全村在外的各類人才加進群,讓大家分享丁窯的變化,用鄉(xiāng)愁喚醒大家的思鄉(xiāng)之情。最近,她又積極籌辦一個村級“信仰空間”展覽館,把那些為村子發(fā)展做出貢獻的能人展示出來, 用村莊的熱度和溫度,吸引能人回家。
張凡(中)、殷虹言(左)幫群眾代辦業(yè)務。
村里新老干部交流工作。
張凡為村里能人丁全林佩戴黨徽。
張凡入戶夜訪。
新村部。
鏈 接 >>>幸運的張凡 得益于人才培養(yǎng)機制
丁窯村半年的改變,讓張凡很開心。但她清楚,除了自身努力,方方面面的支持不可或缺。丁窯的成功,是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成功,“換個人來,也不見得干得差!”
“張凡”是怎么選出來的呢?據江蘇省宿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衛(wèi)東介紹,為破解農村人才匱乏、村干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市2017年創(chuàng)新實施“返鄉(xiāng)興村千人計劃”,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對近5—10年考出去的大專以上畢業(yè)生進行拉網摸底,點對點進行動員,已經選聘兩批、3000余名“新村干”。這些“新村干”從“飛鴿牌”變成了“永久牌”,張凡就是2018年選聘的第二批“新村干”之一。
記者了解到,該市堅持把“新村干”當后備干部來培養(yǎng)、當振興人才來使用、當創(chuàng)業(yè)青年來扶持,讓“新村干”回得來、留得住、有奔頭。對表現突出、黨員群眾公認的“新村干”予以提拔重用。
為讓“張凡”們迅速成長成才,各地還安排了一些“推手”保駕護航,讓鎮(zhèn)村干部結對指導,跟蹤扶持,協(xié)調解決各種難題。
張凡,就得到以下幾位高手的指點和幫助。
“嚴師”——里仁鄉(xiāng)黨委書記宋一河。讓張凡到丁窯村當書記,宋一河冒了很大的風險,“不給年輕人機會,他們怎么成才!”張凡到村后,宋一河每周至少往村里跑兩三趟。丁窯村道邊有幾棵行道樹長歪了,他也要操心,還現場給張凡出考題:“這兩天村子有什么變化?”張凡說,“書記這么嚴格要求,我們唯有加倍努力!”
“浩哥”——鄉(xiāng)黨委組織委員王浩,也是個90后,年輕、有想法有魄力。里仁鄉(xiāng)的“新村干”日常管理,由他主抓。他告訴記者,全鄉(xiāng)現有27名“新村干”,誰有困難都找他,如今個個都活躍在基層一線,“張凡變化特別大,剛來時很內向?!麓甯伞_會,她連話都不敢說,現在在全縣幾千人大會上她都能侃侃而談!”
“助手”——里仁社區(qū)書記胡號軍。一位非常優(yōu)秀的資深村書記。當初鄉(xiāng)鎮(zhèn)領導找到他,請他到丁窯村協(xié)助張凡開展工作。他覺得,里仁這么多優(yōu)秀村書記,領導選中他,是對他的莫大信任。為此,他很賣力地幫張凡,對丁窯村的事比自己社區(qū)的事還上心。
“讓村里每個人都看到盼頭!”是張凡成功的最大秘訣。而“新村干”的培養(yǎng)機制,是張凡們脫穎而出的制度保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