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網絡強國戰(zhàn)略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爭當“中國好網民”,在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中積極發(fā)揮生力軍作用,2018年1月以來,共青團中央、中央網信辦聯(lián)合舉辦了第二屆“中國青年好網民”優(yōu)秀故事征集活動。經過網絡自薦、組織推薦、網友點贊、專家評審等環(huán)節(jié),推選出在網絡上大力傳播正能量、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參與網絡治理及安全維護、編創(chuàng)優(yōu)秀網絡文化產品、普及網絡素養(yǎng)5個類別共100個優(yōu)秀故事?,F(xiàn)將他們的故事予以展示,供廣大青少年朋友學習交流。
1. @女流的故事。從頂著“好學生”的光環(huán)玩游戲,到頂著“高考狀元”的頭銜做游戲視頻,再到現(xiàn)在頂著“清華北大女學霸”的標簽做游戲直播,@女流用網絡語言、游戲語言介紹中國游戲業(yè)、游戲人,展現(xiàn)游戲背后的科學、知識、文化和歷史,倡導健康的游戲觀念,向260多萬青少年粉絲傳遞了正能量。
2. 孔令旭的故事。一個覆蓋1386所大學、擁有10萬名大學生會員的“高校微博協(xié)會”,在線上線下都有著巨大影響力,促進了校園新媒體健康發(fā)展。推動成立協(xié)會的孔令旭,多年來為100多所高校宣傳隊伍講授新媒體課程,連續(xù)8年策劃開展“綠植領養(yǎng)”等活動,參與推廣“我與國旗合個影”“中國制造日”,吸引上億人次大學生參與。
3. @畢導的故事。2014年,“PX詞條保衛(wèi)戰(zhàn)”令人關注,在清華化工系6名學生努力捍衛(wèi)下,百度百科上“PX”詞條最終由“劇毒”改為“低毒”的準確描述。作為其中一員的@畢導 ,還創(chuàng)立了“美麗化工”網站,并長期在微信、微博、知乎等平臺上向粉絲科學解讀生活中的事物,活躍在化工科普的路上。
4. 曹豐澤的故事。2016年,針對“為什么許多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qū)大部分牛奶不帶吸管、泡面不帶叉子”的問題,一名清華博士介紹了中國大陸零售業(yè)模式領先的事實,有力批駁了那些崇洋媚外的思想,揭露了一些人對待同一事物的雙重標準。作者曹豐澤長期實名在知乎上推廣主流思想,與逆向民族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作斗爭,贏得了眾多知乎用戶的贊賞。
5. 羅林西的故事。2018年4月,第一屆“中國華服日”活動受到廣大青少年網友關注,近2000萬人次觀看直播,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7億次?;顒拥目偛邉潯⒖倢а萘_林西從2006年起就致力于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經常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空間傳播華服文化,還聯(lián)合孔子學院在海外積極推廣以華服為承載形式的中華文化,在社會上贏得廣泛關注。
6. 喬凱文的故事。2018年1月,哈爾濱一男子猥褻幼童事件被曝光,單條微博轉發(fā)兩萬次、閱讀量達1800萬,警方在相關線索支持下迅速抓到案犯。舉報者喬凱文從2016年起積極參與反兒童性侵,曾曝光某QQ群利用孩子進行色情直播斂財?shù)仁录?,為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積極幫助。
7. @依然頭上霜的故事。近年來,“清華研讀間”微信公眾號將新媒體思維運用到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受到學生的青睞。創(chuàng)辦者@依然頭上霜是一名資深網民,從“博客時代”寫到“校內時代”再寫到“知乎時代”,以專欄作者身份長期在各種平臺撰寫稿件,趣味橫生地宣傳主流思想輿論。
8. 劉昊雨的故事。2017年,北京衛(wèi)視《我是演說家》播出的演講“到世界需要的地方去”“一起走,才會贏”備受關注,網絡播放量達5000萬。演講者劉昊雨長期通過網絡介紹海外實踐經歷,把伊朗形象帶給國內網友,也將中國青年形象帶到伊朗,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發(fā)揮了作用,得到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伊朗國家級通訊社的專門報道。
9. 皇貞季、山新的故事。近年來,北斗企鵝工作室在配音領域引人注目,為“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及哆啦A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形象的配音深入人心。主創(chuàng)人員皇貞季、山新帶領工作室,參與創(chuàng)作了《十萬個冷笑話》《阿貍》等一系列作品,帶動年輕人熱愛民族文化、傳播網絡文明。
10. 隋寶锏的故事。2017年,一篇名為《在中國,我很有安全感》的文章在全網廣泛傳播,引起社會強烈認同。作者隋寶锏積極關注國內外社會發(fā)展狀況,主動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并參與主辦了2017年“一帶一路”青年故事分享會等活動,通過在網絡交流平臺介紹中國和平發(fā)展,宣傳了中國的良好形象。
11. 高靖凱的故事。2017年,《了不起我的國》視頻節(jié)目開播,推出的軍歌版《涼涼》《中國工業(yè)體系》《國士無雙》等視頻一次又一次震撼了網友。編導高靖凱攜手一群有志青年,累計發(fā)布了300多個視頻,全網播放次數(shù)超過8億,讓人們切實感受到祖國的進步,增強了對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12. 曾繁塵的故事。在清華校園里,MV《清華路之歌》、微電影《清華24小時》等作品受到師生普遍歡迎。曾繁塵和所在的“小五爺園”團隊,采用攝影、長圖、校園歌曲、微電影等形式,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持續(xù)推出了一批引領校園文化的產品,成為大學網絡宣傳思想教育的優(yōu)秀載體。
13. @安生的故事。在各個網絡平臺上,《為什么中國能擁有遠超于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社會治安水平?》《為什么朝鮮戰(zhàn)爭中國軍隊戰(zhàn)斗力那么強?》等文章引起網友熱議和思考。作者@安生經常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馬克思主義原理,深入淺出地分析經濟趨勢、解析社會現(xiàn)象,在網絡正能量傳播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4. 劉玉璞的故事。2017年國慶節(jié)期間,“我在這里祝福中國”話題火爆網絡,短時間內閱讀量達2400多萬?;顒拥牟邉澱邉⒂耔庇梦淖?、圖片、視頻等向青少年宣傳黨的政策,并積極針對社會熱點發(fā)聲,推動參與運營的@石家莊共青團微博連續(xù)入選“全國政務微博百強”“全國十大團委系統(tǒng)微博”。
15. 董曉升的故事。2016年夏天,河北邯鄲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某商場地基沉降的謠言造成附近居民恐慌,董曉升第一時間向政府部門求證并發(fā)布辟謠消息,消除了不良后果。作為自媒體從業(yè)者,他長期在網上傳播主流聲音,開展公益慈善活動,號召青少年文明理性用網,取得良好成效。
16. 王強的故事。2018年2月,太原市“時代新人說——平凡的力量”大型講述活動在騰訊等平臺播出,廣受輿論好評,此后被90余家網站刊發(fā)轉載。參與策劃、推動的王強,為70后、80后、90后、00后青年搭建講述故事的舞臺,讓他們談理想、講奮斗,并運用互聯(lián)網手段告訴更多人,唱響了新時代青年的強音。
17. 劉雅君的故事。近幾年,“點贊中國”話題持續(xù)受到關注和參與,閱讀量已達8.6億,激發(fā)了青年網友的愛國之情。劉雅君以@大同共青團賬號主持該話題近兩年,持續(xù)開展正面宣傳,主動批駁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錯誤言論,取得良好引導效果。
18. 張劍銳的故事。2017年7月,內蒙古赤峰市成功舉辦草原音樂節(jié),卻遭到個別微信營銷號造謠詆毀。張劍銳積極收集整理相關證據(jù),依托團市委微信、微博平臺澄清真相,有效抵制了謠言,受到音樂節(jié)觀眾和市民的贊許。他還探索通過官微平臺創(chuàng)新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發(fā)起“青年宣講團”網上招募活動,廣受好評。
19. 蘇旭的故事。2018年1月,一篇專題報道講述了殘疾人高貴面對喪子病妻的困境、在村干部幫助下養(yǎng)豬致富的感人經歷,引起網民普遍關注。作者蘇旭深入群眾拍攝了上千張圖片,采集了眾多普通人的勵志故事,并通過鏡頭、鍵盤、網絡傳遞給大眾,大力弘揚了奮斗奉獻精神。
20. 李洋的故事。2015年五四前夕,“我和團徽合個影”活動受到許多青少年的關注。參與策劃推動的李洋,在運營盤錦共青團的新媒體賬號幾年時間里,經常和青年網民交流溝通,帶動他們參與大量網上正能量活動,在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21. 姜文迪的故事。今年以來,面向長春青年開設的《我們約會吧》網絡欄目,在每周二、四、六發(fā)布婚戀交友信息,為近百名網友提供幫助,受到大量單身青年關注。欄目策劃和運營者姜文迪立足青年健康發(fā)展,長期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健康向上的信息,為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婚戀交友等提供了貼心服務。
22. 王丹陽的故事。2017年,“金秋助學”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在黑龍江受到普遍關注,通過“輕松籌”“騰訊公益”等渠道向社會各界籌集善款1900余萬元。參與宣傳運營的王丹陽,通過黑龍江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公益愛心人物事跡、貧困學子勵志故事等800余篇、近100萬字,為困難學生提供幫助,弘揚了慈善精神、社會愛心。
23. 黃旭東的故事。2018年2月,某視頻網站“盜傳B站稿件”事件引發(fā)熱議,多位知名博主證實該網站部分“原創(chuàng)”內容系B站用戶編創(chuàng),存在侵權行為,事件的傳播引發(fā)了網上關于保護知識產權的正面討論。將話題帶到微博熱搜榜,引起社會關注的黃旭東還是一名資深電競解說,他長期在網絡直播中傳遞愛國精神和奮斗理念,受到青少年網友喜愛。
24. 談劍峰的故事。2015年12月,SOTP技術研發(fā)成功,讓智能終端設備通過軟件嵌入一段程序就能實現(xiàn)加密處理和密碼身份認證,填補了國內空白,獲得多項國際發(fā)明專利。眾人科技創(chuàng)始人談劍峰率領他的團隊多年攻關動態(tài)密碼技術,產品用戶超過3億,他還牽頭參與制定了該領域的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為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作出突出貢獻。
25. 朱鑫璞的故事。2014年以來,“朱鑫璞中風預防門診”微信公眾號每天發(fā)布腦卒中防治等知識,贏得了公眾的好評與信賴。運營者朱鑫璞為上海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神經科大夫,長期運用網絡新媒體開展公益健康教育,推送科普文章1400余篇,閱讀量超過500萬人次。
26. 秦小青的故事。在上海寶山區(qū),自媒體“顧村新鮮事”堅持發(fā)布便民服務、規(guī)劃建設、商業(yè)動態(tài)等第一手信息,獲得了高度關注。創(chuàng)始人秦小青積極建設“社區(qū)化區(qū)域新媒體”,倡導互相分享、互相服務理念,經常線上線下舉辦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婚戀交友活動,發(fā)布微信3500余條、微博3萬條,覆蓋粉絲14萬人,促進了居民交流、社會和諧。
27. 俞瀾昇的故事。2017年9月,新媒體作品《“牽”住了就不放手》引發(fā)網民熱議,瀏覽量超過1100萬次,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公安網絡正能量大賽“全國十佳圖片”獎。作者俞瀾昇,多年運營上海市公安局新媒體賬號“警民直通車·上海”,還組織策劃了《維和警察故事》系列微博微信專題,為充沛網上正能量發(fā)揮了突出作用。
28. 王朦琦的故事。2010年以來,一名輔導員每周通過郵箱發(fā)送一封經驗帖,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成為“復旦網紅”和“知名扶倒猿”,受到青年學生的信任喜愛。王朦琦長期借助各類網絡平臺為師生釋惑解疑,過去3年已回復處理各類問題逾2000件。她還主動在網上抵制、批駁網絡謠言,為推動網絡生態(tài)不斷向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29. 樊怡婷的故事。在上海長興小學,一位班主任不斷用生動案例向孩子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受到家長的普遍稱贊。這個班主任就是樊怡婷,她積極將網絡教育貫穿在教學之中,經常組織網絡主題班會,幫助孩子們通過討論和思考學會自我防護、控制上網時間、提升文明意識。
30. 章劭顏的故事。近年來,一群95后青年組建“China Youth”團隊,發(fā)揮外語專業(yè)特長,聯(lián)合留學生在境外社交平臺上解答外國民眾關心的中國問題,受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青年的關注。副主編章劭顏還帶領團隊將多部國內正能量宣傳產品進行翻譯并在海外新媒體賬號上發(fā)布,在國際網絡平臺上發(fā)出了中國好聲音。
31. 鹿語的故事。2017年7月,一首翻唱歌曲《平凡從醫(yī)路》及其原創(chuàng)視頻被網友瘋狂轉發(fā),引起各大媒體關注報道,總播放次數(shù)超過500萬。視頻作者“90后”醫(yī)學博士鹿語,用說唱的形式表達學醫(yī)、從醫(yī)心路歷程,鼓勵學弟學妹堅定信念做醫(yī)生,真實的歌詞和詼諧的配圖打動了許多年輕人。
32. @警花貓貓的故事。2016年以來,一個認證為人民警察的公眾號積極關注社會熱點,在“南海仲裁案”“紅黃藍事件”等討論中客觀發(fā)聲、辟謠澄清、批駁謬論,引發(fā)熱烈反響。運營者@警花貓貓利用業(yè)余時間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以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多渠道、多角度引導網民文明上網,各類信息年閱讀量超過1億次。
33. 金沁的故事。近年來,“常州辟謠聯(lián)盟”活躍在網絡上,在“唐山失蹤兒童”“塑料紫菜”等事件中及時發(fā)布辟謠帖,引導了理性科學的網絡討論。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金沁,帶領358名會員運用崗位專長和經驗求證事情真相、揭批虛假信息,累計發(fā)布辟謠帖、質疑帖6000多篇,舉報虛假信息7700多條。
34. 王海丁的故事。“江寧公安在線”多年保持在全國政務微博前列,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負責運營的王海丁,用7年時間發(fā)布微博2.6萬條,凝聚粉絲200萬人,將“江寧公安在線”提升為集合宣傳、發(fā)布、服務、問政、答疑等多項功能的綜合平臺,他被網友親切稱為“史上最靠譜的警察蜀黍”。
35. @紅色土撥薯的故事。2016年,《〈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學了嗎?》漫畫在團中央微博發(fā)布后,產生很大影響,瀏覽量達到500萬。參與策劃編創(chuàng)的@紅色土撥薯,長期在網絡上批駁錯誤言論、抵制網絡黑惡勢力、創(chuàng)作富有思想性的作品,《警惕歷史的發(fā)明家》等漫畫及《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系列知乎文章受到普遍關注。
36. @肥皂菌的故事。在二次元聚集地B站,一曲《萬神紀》燃起了聽眾們的民族自豪感,迅速火遍網絡。網絡女歌手@肥皂菌還參與制作了《聶隱娘》《大唐玄怪來謁》《為人君者》等諸多原創(chuàng)音樂作品,在90后、00后青少年中廣為傳唱,以新潮的形式和載體有力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37. @小連殺的故事。2015年,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以獨特聲音和可愛畫風生動講述中國近代史,種花家的兔子形象深入人心,使無數(shù)網友熱淚盈眶。第一主角“兔子”的配音@小連殺長期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網上正能量宣傳,還參與過《十萬個冷笑話》《一人之下》等作品錄制,受到青少年廣泛喜歡。
38. 劉國清的故事。2017年春節(jié)前夕,歌曲《社區(qū)警察故事》在警察網和淮安各大論壇、微信朋友圈刷屏。歌曲創(chuàng)作和演唱者劉國清,拍出了多部優(yōu)秀公安題材微電影,比如《不是不想家 只因是警察》《有一種信念叫堅守》以及“小雪說警事”系列防范微視頻,取得良好網上宣傳效果。
39. 史凌云的故事。2017年,動畫團學微課《團團的分分鐘課堂》上線,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大精神,介紹共青團知識,受到各地團組織和團員青年的認可。創(chuàng)作者史凌云還參與編創(chuàng)了《清明祭英烈》《90秒快閃版共青團團史》等作品,在網上產生了良好效果。
40. @三段姑娘的故事。2017年春節(jié),一場“陪你過除夕”網絡公益活動掀起愛心餃子熱潮。活動組織參與者@三段姑娘,持續(xù)在網上傳播愛心正能量,運用微博、微信幫助鎮(zhèn)海殘疾人扶貧基地銷售番茄,為災區(qū)籌集善款……在服務農村發(fā)展的道路上奉獻著青春力量。
41. @墩墩智囊的故事。近年來,“墩墩輿情課”秉承講真話、講實話原則,分析熱點事件并提供參考性建議,正確引導網絡輿論,受到普遍關注,微博閱讀量近500萬。作者@墩墩智囊還在各媒體網站刊發(fā)原創(chuàng)時評百余篇,多次入選“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榜樣、正能量文字作品。
42. 陳泉的故事。2015年3月,一份“萌版”雷鋒頭像在微博、微信上刷屏,獲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微博等眾多媒體的轉載報道。作者陳泉長期用漫畫講解法律知識、檢察官形象,創(chuàng)作了《跟著英模學黨章》《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漫畫讀本》《檢察君表情包》等一批優(yōu)秀作品,不僅走紅檢察系統(tǒng),更為網絡空間增添了公平正義的力量。
43. 張勇的故事。“騙子花樣再多,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你匯錢!”這類簡單臺詞配上生動漫畫,讓許多群眾知道騙子行騙過程、如何防范,“萌”警官成了“網紅”。2013年以來,民警張勇共創(chuàng)作宣傳漫畫作品39期,點擊量80余萬次,還組建“萌SIR法治講師團”,走進學校、企業(yè)宣傳安全防范知識,贏得多家媒體和廣大網民的熱烈回應。
44. @孤獨劍的故事。2016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一篇文章《入黨十年——一名青年共產黨員的自白》在網上引發(fā)熱烈討論,當年被評為“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文章。作者@孤獨劍還在網上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解讀、G20杭州峰會宣傳,并圍繞“6·1長江沉船”“8·12天津爆炸”等撰寫了100多篇文章,在網上產生廣泛影響。
45. 陳雨夫的故事。2016年8月,一組“當警察蜀黍遇上G20”漫畫及“曙光獅”卡通形象走紅網絡,多個知名微博紛紛轉發(fā)。近年來,陳雨夫牽頭“曙光獅”項目,依托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采用漫畫、微視頻、圖片等形式講述中國發(fā)展成就,在弘揚民族自尊自信、傳播網上正能量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46. 余夢海的故事。2017年6月,一部《讓我留在你身邊》MV在浙江海洋大學畢業(yè)生中廣為流傳,傳達了青春的溫暖勵志,受到大量網友好評。作者余夢海及其團隊,還開創(chuàng)《東科朗讀者》欄目,制作《中國夢》MV等優(yōu)秀文化產品,在多家媒體發(fā)表了大量正能量文章。
47. @上帝之鷹的故事。2017年8月,幾名“精日”分子身穿日軍軍服在南京四行倉庫拍照挑釁,2018年初,同樣事情又發(fā)生在南京紫金山,極大傷害了人們的情感。網友@上帝之鷹不懼威脅,勇敢揭露,相關內容被@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等平臺轉發(fā),引起網友普遍憤慨,最終涉事人員被警方抓獲處理,有力打擊了逆向種族主義的惡劣行徑。
48. 高藝松的故事。近幾年,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水寶”專屬形象持續(xù)倡導愛學習、講文明,開展了“職業(yè)技術哪家強”“畢業(yè)季,愛不將就”等話題活動,吸引了眾多師生關注。學員新媒體運營編輯高藝松長期運營校園新媒體平臺,策劃生產網絡文化產品,在校園里刮起了正能量的青春旋風。
49. 陳堯的故事。2017年以來,《日本真的淪為三流國家了嗎?》《喜歡日本動漫就是“精日”嗎?》《八十多年過去了,世界沒變,但我們已經變了》等文章,呼吁青年理性愛國,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作者陳堯長期活躍在微博、微信、知乎等網絡平臺,持續(xù)發(fā)出理性聲音,批駁逆向民族主義和網絡黑惡勢力,受到網友普遍支持。
50. 黃佳慧的故事。2017年來,“河洛新媒體工作室”制作了30余部接地氣、主基調的文化宣傳產品,閱讀總量超過800萬。工作室負責人黃佳慧長期運營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團委微博、微信、QQ空間、今日頭條、B站等多個平臺,在青年學生中有效傳遞了正確價值觀念。
51. 林承杰的故事。在福州三中,一群中學生守在學校廣播前,津津有味地聽一節(jié)普法講座,居然是因為超級火爆,沒有足夠大的教室。主講人林承杰檢察官,5年來經常在該校微信、貼吧上說故事、講例子,把網絡普法宣說進中學生的心里,成為孩子們心中“懂法律”的好哥哥。
52. 薛建波的故事。2016年1月,CCTV4《走遍中國》欄目播出的《“日行一善”微信團》節(jié)目,介紹了一群愛心人士通過微信紅包籌集善款600多萬元,幫助了1000多個貧困家庭的故事。群主薛建波在家中建起“愛心倉庫”,捐錢捐物200多萬元,并組建志愿團隊長期開展網絡慈善公益活動,被評為“中國好人”。
53. @福州身邊事兒的故事。2015年,賬號@福州身邊事兒在微博上介紹了一對被大火嚴重燒傷的父女,500多名網友通過微博打賞捐獻了愛心,受到《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關注,牽動了全國網友的心。4年來,這位85后博主堅持搜集、發(fā)布各類求助信息,幫助許多困難群眾解決了困難,向130多萬粉絲和廣大網友傳遞著善良愛心。
54. 闞亞玲的故事。在安徽碭山,一名80后教師建立網上“溫馨家園”,記錄自己和留守兒童在線交流、共同成長的歷程,呼吁全社會關心留守兒童,被孩子們喊作“網紅愛心媽媽”。近年來,闞亞玲撰寫關愛留守兒童、引領文明風尚的文章近百篇,被評為2016年度全國“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
55. 葉詩平的故事。近兩年,在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活躍著一支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經常發(fā)起清朗網絡話題,抵制網絡負能量。負責人葉詩平還開辟專欄展示自強之星、先進班集體、活力團支部等,用青春榜樣激勵同學,推出的文章有20多篇被CCTV文化中國、人民網、中國大學生在線、未來網等轉發(fā),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56. @種花家的小捕快的故事。2016年兩會期間,網上再現(xiàn)造謠污蔑勞動模范申紀蘭的帖子,網友自發(fā)回應批判,得到大量網友的支持。“種花家的小捕快”是非?;钴S的一員。他積極守護清朗網絡空間,在線舉報各類淫穢、暴力、低俗信息,被北京市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首都互聯(lián)網協(xié)會評為網絡社會監(jiān)督工作先進個人。
57. 袁嵐峰的故事。2016年8月,中國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卻遭到一些網民攻擊,袁嵐峰等一批科學家及時發(fā)布一批介紹量子信息的文章,幫助人們提高了認識。袁嵐峰3年來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制作專欄科普短視頻,在網上積極弘揚愛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受到廣大網友支持喜愛。
58. @易居白的故事。2017年8月,伍橋鎮(zhèn)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收到了捐贈的600余本《伍橋記憶》,書中大量內容都是微信公眾號“高安伍橋易居白”上的散文。作者@易居白不僅用網絡凝結鄉(xiāng)愁親情,傳遞革命傳統(tǒng),還撰寫了許多科普文章、好人事跡,展現(xiàn)了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59. 謝偉鋒的故事。近年來,《走網絡文明之路你我不孤單》《“陽光跟帖”讓網絡正能量立竿見影》等網上評論,積極回應網絡負面聲音,引發(fā)熱烈反響。作者謝偉鋒長期為央視網、中國青年網、光明網等重點新聞網站撰寫文章,其中《聯(lián)合國憲章才是普世價值》獲中央網信辦“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獎。
60. @豫章兄的故事。2017年12月,《從“鄰避”到“鄰利”,原來<七劍>里早有答案!》一文引導人們理性看待“垃圾焚燒發(fā)電”項目,受到網友關注。作者@豫章兄近年來積極參加“我為中國來點贊”“中國式溫暖”“我為紅色家鄉(xiāng)上頭條”等主題活動,“豫章兄說”話題閱讀量超過4.4億,社會影響良好。
61. @小李探花郎的故事。在2017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信息泄露事件中,《是誰透露了考生信息》引發(fā)高度重視,幫助有關部門成功破獲了一起覆蓋多地、販賣考生信息的犯罪案件。作者@小李探花郎還積極批駁“東北毒大蔥流入山東”等謠言,開展關于中國軍人、公安交警的正面宣傳,累計編發(fā)微博、微信近萬條,給許多青少年留下深刻印象。
62. 高鼎元的故事。2017年7月,“香港20年”微博話題介紹香港回歸后的發(fā)展成就,贏得許多網友關注和參與。話題發(fā)起者高鼎元,還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知乎等平臺進行網絡科普和辟謠,引導網民理性討論、認清真相,累計閱讀量超過3500萬,取得了良好成效。
63. 鄧鉑鋆的故事。近年來,一系列網絡文章從醫(yī)院籌資運行、醫(yī)療成本構成、價格制定等角度,解釋醫(yī)療問題及國家政策,受到眾多網友關注。作者鄧鉑鋆還開設多個專欄,以經濟學視角開展醫(yī)療科普,在多起網絡熱點事件中批駁謠言,贏得許多網友的好評。
64. 張道強的故事。2013年底,國內首部以“保衛(wèi)黃河”為題材的水政執(zhí)法小說在網絡文學頻道上連載,憑借寫實小說的行文和鮮活的案例故事,深受讀者喜愛。作者張道強,多年來用心撰寫法治文章,累計發(fā)表160余萬字,把保護母親河的奉獻擔當精神延伸到了網絡空間。
65. 賈亮的故事。2016年10月,視頻《監(jiān)控視頻下的一幕,你不知道醫(yī)護人員竟然這么拼!》在@共青團中央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鳳凰衛(wèi)視等各大媒體廣為擴散,“煙臺女護士180秒生死急救患者”感動了全國,點擊量近兩億次。視頻制作推廣者賈亮,還創(chuàng)作了《奮斗的青春》等眾多優(yōu)秀作品,受到廣大網友認可。
66. 肖健的故事。2016年12月,“一架飛機墜毀在河南靈寶”的視頻信息引起輿論嘩然,關于政府封鎖消息、現(xiàn)場死傷百姓的謠言四下散布。一篇“真相帖”及時出現(xiàn),指出該視頻系早前火箭發(fā)動機試車的畫面,被多家新聞媒體轉發(fā),使謠言不攻自破。辟謠者肖健還參與制作多項優(yōu)質網絡文化產品,得到網友普遍好評。
67. 張潛潛的故事。近年來,微信公眾號“灼見”異軍突起,大量原創(chuàng)內容被主流媒體公眾平臺轉載,多次名列微信排行榜500強。主編張潛潛率領團隊聚焦社會熱點,弘揚真善美,每月為用戶獻上多篇“爆款”深度好文,凝聚了一大批正能量網絡用戶。
68. 張朝陽的故事。2014年,紀錄片《族譜》圍繞婁底楊溪鎮(zhèn)“鄒氏祠堂”,探討家風家訓,在網絡上受到熱議。隨后幾年,創(chuàng)作者張朝陽又陸續(xù)拍攝了親情微電影《媽媽的錢箱》、公益微電影《不肖救爹》、創(chuàng)業(yè)短視頻《武漢,我想對你說》,在網上引發(fā)熱烈反響,有力弘揚了社會正氣。
69. 鄒思璐的故事。2017年,共青團湖南省委推出《那些90后、00后紅色革命家》系列紅色漫畫短視頻,用手繪漫畫的形式講述毛澤東等12位革命先輩的故事,取得良好宣傳效果。幕后的創(chuàng)作者95后畫師鄒思璐,還設計運營了雷鋒卡通形象“小雷”和原創(chuàng)漫畫專欄“嚕透社”,贏得了青少年網友的喜愛。
70. 宋濤的故事。株洲青檬公益事業(yè)發(fā)展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來,開展了200多場線上線下公益活動,為困難青少年提供了貼心幫助。中心秘書長宋濤創(chuàng)辦“青檬街拍”欄目,展現(xiàn)株洲優(yōu)秀青年風采、傳遞榜樣力量,并發(fā)布株洲2017城市記憶,宣傳家鄉(xiāng)建設發(fā)展,廣受當?shù)厝罕姾透鞯鼐W友好評。
71. @農大MXD的故事。2017年6月,一段“學霸在寢室走廊里為同學輔導高數(shù)課”的微博視頻在網上熱傳。博主@農大MXD,長期關注青年學生思想變化,通過新媒體平臺持續(xù)發(fā)布校園暖心故事,解答就業(yè)、考研、考證等問題,成為湖南農業(yè)大學學生信賴的“知心網友”。
72. 吳小龍的故事。2016年4月,《微信年度謠言分析報告》一經發(fā)布就受到多方關注,被多家主流媒體轉發(fā)報道。報告作者吳小龍及其辟謠團隊,累計創(chuàng)作《關燈后長時間玩手機真的會得眼癌嗎》等辟謠文章268篇,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推廣,為凈化網絡空間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73. 梁思宇的故事。2017年,知乎文章《致延續(xù)著我生命的你》,用樸實真誠的文字講述了白血病女孩對抗病魔的心路歷程,被各大平臺紛紛轉載。作者梁思宇,在獲得中華骨髓庫的配型骨髓并成功移植后,不斷發(fā)布帖文鼓勵病友患者,并號召更多人成為捐獻志愿者、傳遞生命奇跡,被評選為廣東省網絡文明代言人。
74. “廣州印象”的故事。2016年7月,一條“我們將一箱硬幣放在廣州街頭,供路人自取,結果出乎意料”的視頻迅速在微信圈傳播,成為全國熱點話題,傳遞了激勵人心的正能量。作者“廣州印象”主創(chuàng)團隊長期挖掘、展現(xiàn)城市之美,提供衣食住行、情感需求、就業(yè)發(fā)展等信息服務,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逐夢廣州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
75. @西小洋的故事。2017年10月,一網帖稱惠東黃埠發(fā)生血案,經網友上報線索、協(xié)助調查,該信息迅速被辟謠和查處。西子網絡巡查志愿者@西小洋長期利用網絡內容巡查、監(jiān)督等渠道,接收網民舉報并及時報送警情,還創(chuàng)辦了《上西子不上當》網絡專欄,科普網絡安全知識,為營造健康網絡環(huán)境貢獻力量。
76. 湯奕的故事。2015年以來,《真情無悔》《哥哥爸爸》《輪椅的哥》《我的警察兄弟》等多部公安題材微電影在網上也廣獲好評。編劇、導演湯奕,多年接連創(chuàng)作微電影、網絡小說等產品,用心講述警察故事,搭建起警民聯(lián)系的橋梁,在網絡上傳播了正能量。
77. 于文濤的故事。2017年以來,《收心大法,你值得擁有》等微信文章在海南師范大學師生朋友圈迅速擴散,受到廣泛好評。指導老師于文濤,牽頭學校新媒體中心運營,撰寫了大量網絡文章,充沛了鮮活生動的網上正面信息,在青年學生中廣受歡迎。
78. 何昊寧的故事。2017年,微信公眾號“觀雨大神經”發(fā)布的《特朗普在亞太的風云突變》《一個民族的涅槃,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進程》等文章,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受到網友喜愛。運營者何昊寧長期在網絡上發(fā)表文章,涉及財經、社會、國際、歷史等諸多方面,以客觀思考和獨特見解受到眾多網友的推崇。
79. 陳鵬宇的故事。2016年,以預防校園欺凌為主題的《莎姐說》微視頻在重慶大渡口區(qū)各中小學開學典禮上播放,教育影響了當?shù)卮笈行W生。創(chuàng)作者陳鵬宇經常將法律和安全知識拍成視頻,在青少年中開展反對校園暴力、抵制毒品、遠離性侵害等教育,用互聯(lián)網擴大法治聲音,傳遞法治力量,受到家長和老師好評。
80. 周琳的故事。近年來,“北叔警務課堂”系列短片介紹防范盜騙扒等知識,累計播放數(shù)超過14億次,贏得網友無數(shù)掌聲。編創(chuàng)者周琳,還策劃了《鏗鏘玫瑰》警花版MV、微電影《排毒》等作品,被各大主流媒體轉發(fā)報道,為維護人民警察好形象、促進警民和諧關系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81. @鄧先森的故事。2016年以來,《鄧先森吐槽秀》、《抗日神劇解說》等視頻被各大賬號轉發(fā),播放量過億,贏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鄧先森在網上編創(chuàng)發(fā)布了大量搞笑短視頻,將父母親情、文明習慣、交通法規(guī)等元素融入風趣幽默的方言表演中,使500多萬粉絲在歡笑中受到啟迪。
82. @學長有話說的故事。2017年九寨溝地震發(fā)生后,@四川共青團發(fā)布最新情況400余條,大量信息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網、@共青團中央等各大平臺轉發(fā)。策劃推動者@學長有話說,還為四川高校、企業(yè)、機關等100多家單位講授《新媒體與正能量》課程,推出#我為中國加油#等多個話題,累計閱讀量達20億。
83. @天府事變的故事。2016年,歌曲MV《This is China》以說唱形式展現(xiàn)真實中國和青年對和平的渴望,點擊量突破2000萬,不僅被國內主流媒體普遍報道,還受到BBC等境外媒體關注,榮獲2017第六屆中國嘻哈最具國際影響歌曲獎。創(chuàng)作者@天府事變還參與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創(chuàng)作了《紅色力量》等作品,感染了大批青少年網友。
84. 朱瑩燕的故事。在西南交通大學,有一位老師始終在網上發(fā)表語言生動、內容積極的信息,主持的校慶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億,被學生稱為“最暖網紅老師”。朱瑩燕還負責運營學校新媒體中心,策劃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等多個話題,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轉載,連續(xù)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新媒體宣傳綜合力十強”。
85. 廖宇靖的故事。近年來,一本名為《別放棄這充滿挑戰(zhàn)的世界》的勵志圖書在青年網友中收到眾多好評。作者廖宇靖是個80后,他長期在網絡上發(fā)表《一個80后民主黨派人士眼中的中國》等文章,被各大網站和主流媒體轉載,有效宣傳了主流思想和向上向善價值觀。
86. @鹽都小警察的故事。近年來,《論站姿、我不服輸》《被兒子“除名”的警察爸爸》等微博在廣大網友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鹽都小警察主持的熱門話題“我是警察,請你喜歡我”等閱讀量過億,和@這個小組有毒一起制作的《警察蜀黍熱辣辣》《蜀黍教你防詐騙》等原創(chuàng)視頻播放量也超過千萬,有效拉近了警察與民眾的關系。
87. @李子柒的故事。2016年11月,一個短視頻《蘭州牛肉面》考究了牛肉面工藝,演示了“中華面文化的活化石”,網絡播放量達5000萬,受到網友高度贊譽。博主@李子柒以中華美食文化為主線,結合時令節(jié)氣、民俗節(jié)日等,累計發(fā)布原創(chuàng)古法手作視頻100多條,將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與新媒體形式結合,生動地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
88. 張舒鳳的故事。2011年8月,藏區(qū)基層青年志愿者團體“岡拉梅朵藏區(qū)公益事業(yè)發(fā)展協(xié)會”成立,持續(xù)致力于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發(fā)展條件,至今共通過網絡渠道整合600萬余元物資、服務貧困群眾6500余人。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理事長張舒鳳不僅實現(xiàn)了個人的公益夢想,還通過網絡鼓勵帶動了更多藏區(qū)青年關注和參與社會公益。
89. 陳思思的故事。2014年以來,通過社交軟件成立的“銅仁正能量志愿者協(xié)會”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為當?shù)匾粡垚坌墓婷0l(fā)起人陳思思帶領3000多人的愛心團隊,已組織公益活動450余次,募集資金100余萬元、衣物15萬件、書本8萬套,幫助貧困學生近萬名,受到當?shù)厝罕姾蛷V大網民的一致好評。
90. 陳姝含的故事。近年來,微博話題“村官推薦”“我們?yōu)樯絽^(qū)農民代言”分享鄉(xiāng)村美景美食趣事,獲得很多網友點贊,也讓云嶺的山貨走上網絡。話題主持人陳姝含還借助網絡渠道聯(lián)絡愛心人士幫助當?shù)刎毨罕姡瑤ьI團隊把公益活動做到全州,為文山州80余所小學募集了幾百萬元物資。
91. 張芊的故事。近年來,南方電網新媒體平臺發(fā)布了卡通人物形象“南小Z”、紀實漫畫作品《圈圈跟班記》等許多漫畫作品,贏得了眾多網友的好評。創(chuàng)作者張芊,多年來發(fā)揮繪畫特長,運用藝術元素創(chuàng)作了大量安全生產、廉潔守法、家風家教類作品,在網絡上廣受關注。
92. @秦巴柴郎的故事。2012年4月,陜西安康籍農民工在甘肅一家企業(yè)因討薪遭到人身傷害,后經微博直播,得到當?shù)卣爸髁髅襟w的關注和幫助?;顒影l(fā)起人@秦巴柴郎,不僅長期用微博宣傳法律法規(guī),引導農民工合理合法維權,還在主流媒體發(fā)表稿件5000余篇,在網上影響力廣泛。
93. 栗森陽的故事。2017年婦女節(jié)期間,《假如你的女朋友是武警》以頗具吸引力的標題、歡脫的筆觸、搞笑的圖文,展現(xiàn)了新時代軍營女兵的青春,刷屏朋友圈,引發(fā)了廣大青年對綠色軍營的向往。作者栗森陽策劃創(chuàng)作了大量圖文、漫畫、視頻等新媒體作品,發(fā)表網絡稿件近百篇。
94. 蘇曉的故事。2017年1月,一位截癱網友想給家鄉(xiāng)捐獻器官,蘭州晚報新媒體直播記者蘇曉連夜奔赴永登縣深度報道,并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fā)聲,深深感動了無數(shù)網友。蘇曉不僅每天發(fā)送實時新聞、與網友互動,還制作新聞視頻,發(fā)起網上救助,讓更多患難家庭和人群得到了幫助。
95. @幫女郎的故事。青海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百姓1時間》6名“幫女郎”記者,7年來堅持深入基層,通過電視熒屏為殘疾少年、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困難群體提供幫助,并將節(jié)目上傳到網絡平臺,多篇報道覆蓋面廣,弘揚了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96. 王世鑫的故事。2016年,歌曲《哈達般的情懷》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唱紅網絡,吸引了大量網友。演唱者王世鑫,近10年來為眾多知名歌手、詞曲作家、文藝團體共編創(chuàng)各類音樂千余首,《大美青?!贰短煊蛱焯谩返葍?yōu)秀作品不僅收攬多項大獎,也在各大網絡平臺上廣泛流傳。
97. @跑偏的幫主的故事。“真沒想到我竟然會在這里學英語”,很多原本想看游戲直播的網友,卻在一個英語直播間停留感慨。女主播@跑偏的幫主長期在斗魚平臺帶著網友看美劇學英語,制作了許多基于電影臺詞的實用口語音頻,還在微信公眾號分享交流,指導大家準備四六級考試、出國留學,被網友稱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98. 吐爾孫·艾拜的故事。2017年,《警惕“泛清真化”背后的陰謀——清華駐村博士生的思考》一文在網上廣為流傳,微博閱讀量達1200萬,在網上引發(fā)熱烈討論。作者吐爾孫·艾拜還撰寫了《從中專到清華園:一個維吾爾族博士的成長和心語》等系列文章,引導新疆各族青年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99. 米拉迪力·麥麥提阿伍拉。2015年3月,各地優(yōu)秀新疆籍大學生“創(chuàng)客”通過互聯(lián)網建立了“新絲路創(chuàng)客駝隊”,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設立了47個分站,聚集了150多個創(chuàng)業(yè)團隊,幫助了6000多名大學生。策劃發(fā)起者米拉迪力,還策劃“中國紅·和田棗”“中國好網民·百名大學生說新疆”等話題,生動詮釋了大美新疆。
100. @團員王鳳標的故事。近幾年,《六分之一的中國在等你》《博爾塔拉小伙進北京》等文章被各大網絡平臺轉發(fā),備受關注。作者@團員王鳳標還撰寫了《指尖護衛(wèi)大閱兵,我在!》《我們心中的祖國!》等30多篇文章,發(fā)布微博9000余條,主持的“你好青年”話題閱讀量640多萬,在網上積極發(fā)出青年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