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山縣秦古鎮(zhèn),有一個獨山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叫陳海英,因他上任時不滿25歲,同事們都稱他“娃娃書記”。
時至2020年春天,這位“娃娃書記”在扶貧前線一干就是四年。
2017年2月,陳海英在秦古鎮(zhèn)澗池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因工作出色,2019年6月,組織又調(diào)他到工作難度較大的獨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四年多來,他與村民相處相知,使他深深懂得了“一百個‘你好’,不如干成一件事好”。
破解過河難題
澗池村有四個村民小組、332家農(nóng)戶,長年被澗池大河一分為二。每到雨季、冬季,河西河東村民想去對岸辦事,因沒有橋而被河水阻隔,群眾反映強烈。陳海英意識到,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就是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他很快將澗池村群眾過河難情況,形成書面報告,找領(lǐng)導(dǎo)、找相關(guān)部門匯報情況,申請資金和技術(shù)援助。期間,陳海英帶領(lǐng)村支兩委干部,連續(xù)幾周,在澗池河上往返涉水,勘察架橋最佳位置,為工程實施,摸清第一手材料。2018年11月,澗池村大河口平板橋項目終于開工建設(shè)。2019年4月,總投資170萬元的大橋工程順利竣工,澗池村世世代代過河難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治窮致富高參
張子會一家,是陳海英2017年初在澗池村的包保貧困戶。張子會因供子女讀書和他遭遇車禍受傷而致貧。祖祖輩輩以務(wù)農(nóng)為生的張子會,每年的種糧收成,僅夠維持生計,如果沒有好的致富項目,想要脫貧,談何容易!
那時,陳海英三番五次到老張家,與他們聊黨的扶貧政策,聊致富思路,到老張的責任地、責任山一遍遍察看。陳海英發(fā)現(xiàn),張子會家附近,有一片撂荒田,且水源充足。于是,他把養(yǎng)魚致富的想法告訴了張子會。意見一致后,張子會把自家的水田連同周邊撂荒田,連片改建成兩口魚塘,陳海英接著又幫老張申請了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訂購了2萬尾魚苗。
張子會不懂養(yǎng)魚,陳海英就帶他到鄰近的寶豐、上庸鎮(zhèn)學習養(yǎng)魚方法。
到了年底,張子會池塘的魚膘肥鮮嫩,老張興奮不已。可是這些魚往哪兒銷呢?又成了張子會新的難題。陳海英知道后,迅速通過微信朋友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張子會池塘的魚推介給朋友,并請朋友幫忙轉(zhuǎn)發(fā)。同時,他還邀請自己單位--縣綠松石資源管理局的同事訂購。通過線上和線下聯(lián)動促銷,張子會當年銷售鮮魚4000公斤,收入3萬元,他不僅還清了住院欠下的債務(wù),還結(jié)余一萬元。
2019年底,張子會一家依靠養(yǎng)魚產(chǎn)業(yè),家庭收入突破了10萬元,被秦古鎮(zhèn)評為“全鎮(zhèn)十大脫貧人物”。
幫人危難之際
澗池村相鄰的豎旗村,有位村民叫周紹成。2017年3月3日,周紹成在山上砍柴,不幸摔下山崖,導(dǎo)致左脛骨骨折,住院費成為周紹成一家最大的困難。陳海英得知情況后,心里非常難受,雖然周紹成不是本村村民,但同情心驅(qū)使陳海英努力去尋求解決的法子。陳海英在網(wǎng)上查詢到了騰訊WE救助方法,于是他到周紹成家搜集開通騰訊WE救助需要的材料,先后3次往返于周紹成治療的醫(yī)院,籌備騰訊WE救助事宜,并教會周紹成使用網(wǎng)絡(luò)程序。最終,網(wǎng)上為周紹成募捐8560元,加上民政救助、社會捐助等,陳海英共為周紹成籌集資金15000元,圓滿解決了周紹成的全部治療費用。
如今,澗池村121戶37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獨山村129戶33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陳海英組織村民建產(chǎn)業(yè)基地、助貧困學生讀書、爭取古建筑修繕項目等等,他的許多扶貧故事,都留在了村民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