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
2019年是我脫下戎裝,也是回地方正式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然而,正趕上單位行政體制改革,讓我這個沒有地方工作經(jīng)驗的“武夫”來到離市區(qū)40多公里外的貧困山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長,突然感覺壓力山大,連續(xù)幾天都在尋思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因為脫貧攻堅是黨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之一。
雖然壓力很大,任務很艱巨,但是作為一名軍人當屬退伍不褪色,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單位領(lǐng)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講:“沒有基層工作經(jīng)驗不要緊,經(jīng)驗重在積累,就怕沒有扎根扶貧的決心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你擼起袖子加油干,我相信此次扶貧經(jīng)歷一定會讓你收獲良多?!甭犃祟I(lǐng)導的一番話,讓我備受鼓舞,干勁十足。就這樣,我滿懷激情地踏上了扶貧之路。
剛來到扶貧工作的新環(huán)境,讓我感受到村里空氣清晰、景色怡人,從白云山頂眺望遠方便對它那畫卷般的美麗所深深吸引,同時,也被村委會和父老鄉(xiāng)親的熱情、善良所感動。然而,眼前的美麗與善良并不能掩蓋“貧困村”的現(xiàn)狀。
在來駐村工作之前,單位書記、局長說到村里工作你要擔任“第一書記”,當時比較懵懂,不能完全理解“第一書記”的重大責任,直到在工作隊正式開展工作,及對業(yè)務知識的學習后,才有醍醐灌頂?shù)挠X悟:“天上不會掉餡餅”,這“第一書記”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稱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寄予了各級領(lǐng)導的期望與全村父老鄉(xiāng)親擺脫貧困的希望,無形之中肩上的責任如同奔流的洪水將我重重包圍,讓我壓力陡增。身處繁星閃閃的山村里,我連續(xù)幾天晚上不能入睡,在床上翻來覆去,琢磨著如何完成此次艱巨的任務。
在任務面前責任心才是干好工作的重點,沒有責任心,怕是空有口號沒有實際行動。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曾在他的桌子上擺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book of stop here,意思是問題到此為止,就是你只要找到我,我就不能再推了。也許這就是杜魯門總統(tǒng)能走到政壇頂端的重要成功法寶之一。這個故事充分說明責任心的重要性。
面對自身,單位處于改革的攻堅期,加之單位本身日常事務繁重。偶爾回市里開會,聽同事說起,辦公室主任一個人經(jīng)常加班到深夜。而村里因人居環(huán)境、政務下沉等工作,幾名干部各司其職,按照任務分工處理各項事務,感覺自己完全沒有進入到“第一書記”角色中,對于工作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后來,通過與村支部書記、扶貧專干、工作隊員的交談后,讓我慢慢對工作有了頭緒,所謂“知彼知己,方能百戰(zhàn)不殆”,要想打好這場硬仗還需從“敵人”入手了解基本情況,從源頭找“病根”。
在全面入戶走訪前,我心里一直有個心結(jié),據(jù)說村里人很固執(zhí)、認死理、很難溝通,我怕幾句話不投機,不能聊到一塊,要是部隊那壞脾氣一上來,工作還沒開展倒先吵了一架,讓工作從主動變成被動,好事變成壞事,那時我就哭笑不得了。臨近下村前,父親還特意叮囑我,和老百姓談心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操之過急,不要忘了自己也是農(nóng)村人,更不能站在群眾的頭上處理問題,雖是村里“第一書記”,更是人民的公仆,要俯下身子,實事求是的扎實開展工作,千萬不能弄虛作假,要用真心換真情,老百姓認可你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你的職責就是以脫貧攻堅為目的而開展工作。
在正式入戶走訪貧困戶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假設的重重困難只是心中的種種擔憂,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正確打開方式,在問題面前不被壓倒,正面剖析終能成功。
記得有一貧困戶本來是很幸福美滿的家庭,戶主本人在妻子病逝后一蹶不振,自己得了中風,年邁的母親也臥病在床,還有一女兒要上學,突如其來的不幸讓這個美好的家庭,從此失去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在一次次的了解情況后,跟戶主本人談心交心,加上附近鄰居們的“推波助瀾”和親人們的支持與鼓勵,終于能夠讓他重拾信心,開始生活自理,關(guān)鍵是他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和希望,讓生活重新充滿了色彩,讓人生賦予了意義。
讓貧困戶走出困境,獲得新生,我心里無疑是最高興的,一個家庭有了頂梁柱,離脫貧就不遠了,也算是脫貧成功了一半,在后面走訪這戶家庭時,戶主總是拉著我說些感激的話語,聽他熱情的話語、看他眼里煥發(fā)著希望之光和那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感到無比的欣慰,以及心中那一絲絲小小的成就感。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村里另一戶貧困戶,戶主是一名殘疾人母親(化名小陳),帶著兩個正在上學的小孩,無收入來源,靠政府每月發(fā)幾百塊的低保維持生活,就算不下戶,光想想你就能知道生活一定很艱難。去年上任工作隊長給她家房屋進行了危改,今年我到村里開展工作后,對她家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單位結(jié)對幫扶干部把家里能穿的舊衣服交給我,讓我轉(zhuǎn)交給有需要的貧困戶。我在拿到東西后想都沒有想就給她家送去,同時在今年全市組織的“戶幫戶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中,在單位黨委的支持下,給小陳家的兩個孩子每人每學期一千元的物質(zhì)助學。由于駐村在村里,每天只要天氣好,我們工作隊吃完晚飯后一般都是一邊散步一邊走訪。有一次在駐村奶奶家吃飯時聊到:“我今天碰到小陳,她說‘郭隊長今天又到我們家來了,還問了小兒子的學習情況’ ”。奶奶說:“看她說話的樣子別提有多高興了”。也許這本身是一次平常的走訪,一些簡單的問候,但是在她心中可能是一份期盼、希望得到的關(guān)心。
我想這就是農(nóng)民最真實的寫照,他們習慣了艱難困苦,但是從來都不曾畏懼,他們要的幸福其實很簡單,真的很-簡-單 。我感覺更多的是缺少一種對他們精神上的關(guān)愛,從那和藹可親、樸實的笑容中我始終堅信自己的初心。
脫貧攻堅仍在路上,扶貧故事不會終止。非常感謝領(lǐng)導的認可,給我一個展現(xiàn)的舞臺,讓我擁有一段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負眾托,繼續(xù)做好本職工作,為打贏這場具有時代意義的脫貧攻堅仗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來源:中國扶貧網(wǎng)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扶貧辦 郭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