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永遠的雙流灣村(5月23日)
2020-02-18 17:23:00  來源:陜西先鋒  作者:成綱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官方微博

2019年5月23日

  成 綱

  現(xiàn)任延安市人民檢察院機關(guān)黨委專職副書記、辦公室副主任。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子長縣余家坪鎮(zhèn)雙流灣村任第一書記

  

  我于2015年至2017年在子長縣余家坪鎮(zhèn)雙流灣村擔任第一書記。兩年的時間里,我日夜生活在村里,學(xué)農(nóng)耕,幫農(nóng)民做活,成了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大家對我這個“村官”也越來越信任,誰家有什么熬煎,有什么糾紛都來尋我。農(nóng)民的事無小事,我又何嘗在心里放下過他們:寶琳的病怎么樣了?新學(xué)年村里有沒有上不起學(xué)的娃娃?老朱家的牛、向前家的羊、海召的生活、村里發(fā)展的油用牡丹產(chǎn)業(yè)如何?轉(zhuǎn)眼離開雙流灣村已一年多了,翻開這一本本駐村日記,仿佛又回到了在村里和大家共同生活的日子。

  

  尋 牛

  

  9月8日晚上9點,正在窯里翻書、剪報、瞎磨農(nóng)村漫長黑夜的我,忽聞鹼畔下有哭聲與嘈雜聲。放下手中的活,走到漆黑的院子邊向下呼喊,一村民回應(yīng):“哈慧(村民小名)家的牛找不上了,急得哭了?!币活^牛值五六千元,不是個小數(shù)字,相當于她家兩年的生活費。我匆忙換上長褲穿上膠鞋帶上手電跑下坡坡,問清情況后,喊了周圍幾家人一起進溝尋牛。

  無月的夜,兩眼一抹黑,土路上瞅不清方向。老朱拿著鐵锨,寶琳拿著棍,孫家婆姨握著手電筒,單身漢強平隨后趕來也一起往溝里走,我拿著手電靠著微弱的亮光走在最前頭。正值夏末秋初,深溝草木茂盛,亮光照到哪兒都是齊腰高的草,岔道小路根本就看不清,幸好我一年多來閑時愛往山溝峁跑,對這周圍的山路還算熟悉。二十來分鐘進到溝里后,大家開始分散尋找,我再三叮囑大家要小心,說:“牛夜里不叫喚,大家要查遍所有角落、地邊、水渠和深坑?!蔽液屠现煲唤M到后溝掌去尋。一小時后,聽到其他人喊叫,滿平在另一小岔溝把牛尋著了,正往大路上趕哩。聽到呼喊,我與老朱出溝,路上老朱說:“咋好嘞(這下好了),尋不上就把人急死了,可是頭好牛了!”可見牛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到溝口大路邊,大家聚在一起,哈慧緊緊牽著她的牛,哭聲已停,只顧往家走,生怕牛再次不見,驚恐中都忘記感謝大伙。有點精神病的老漢手里拿著鏟,嘴里重復(fù)咯囊(嘮叨)著 “我攔著攔著就不見了”這一句話,大家也不去理睬他,已習(xí)以為常。我回頭謝過大家,也回屋休息,看表,已是深夜11點多。

  作為下派干部住在村里,就有干不完的事,遇事能給農(nóng)民頂上一頭,農(nóng)民也算有個主心骨。可惜的是,如今多數(shù)村子,駐村干部、村支書和村主任都不在村里居住,不與農(nóng)民交心,朝夕相處的機會是越來越少,就難建立起彼此之間的信任。我們黨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chǔ),在有些村子正慢慢被消耗,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訪 客

  

  中午,在村委會辦公室寫學(xué)習(xí)筆記,來了村民。

  村民朱向前,1984年生人,來村委串門兒,蹲在門口,話語間聊起自己的可憐身世,直嘆氣。他七八歲時父親病逝,母親靠種地把他拉扯大。20歲時母親借錢為他娶了個婆姨,不到兩年婆姨生病去世,隨后又湊合著說下個婆姨生了個娃,沒生活兩年婆姨嫌光景窮“跑了”,去年多方打聽叫回來辦了正式離婚手續(xù)。有一個不到5歲的男娃一直由母親撫養(yǎng),自己天天攔一群羊維持家庭生活。此次來,看政府能不能在養(yǎng)羊上給兩個補助。聽罷,我感到小朱這個年輕人的確可憐,再瞧瞧他,才30歲剛出頭的人,看上去又老又黑,蒼老得如同50歲,身上穿的褲子全是破洞洞。心酸的我不知如何再與他拉話,于是回屋順手將床上正穿的檢察制服褲子拿出來,對臺階上圪蹴著的小朱說:“看哈了(看得上的話)穿上。”小朱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好著了么?!彪S后,我答應(yīng)給他申報養(yǎng)羊補助款,讓他無須再跑來了。同時再三安頓他要改成圈舍養(yǎng)羊,不然,叫人逮住要罰款。小朱答應(yīng)了,說:“也怕了。”

  這就是現(xiàn)實中的生存矛盾,需要我們這些干部一點點去引導(dǎo)、改變。

  

  老鼠關(guān)

  

  習(xí)近平總書記當年在陜北梁家河村插隊時講過自己過“四關(guān)”,很有意思,說得情真意切,確實是實實在在的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對我而言,還要加上“第五關(guān)”,即老鼠關(guān)。陜北的農(nóng)村,牲畜、家禽、農(nóng)作物等在自家一個院子或窯里混著,沒有界線或?qū)iT的隔離設(shè)施,再加上木門窗縫隙較大,老鼠進出無所顧忌。白天還好,屋里屋外有人活動,鼠輩們也不敢出來;到晚上上炕熄燈,不一會兒就聽見大小鼠整窩出動,“吱吱吱”地叫個不停,聽聲不止一個。放在地上的大米,柜子上的雞蛋、方便面就成了“饞鬼”們的攻擊目標,藏起來也是白搭。更有膽大不知死活的,爬上你睡的炕,忽從你枕邊竄過,嚇你一跳。有時在睡夢中,露在外面的手常常被毛茸茸的東西驚醒,又氣又恨,氣憤中貓著身拿起掃帚在角落里尋這些“搗蛋鬼”,想抓一只報仇,可常常是徒勞無果,折騰一陣又愁眉苦臉地睡了。三更覺再睡就會睡得更死,什么也聽不見了。過上段日子,農(nóng)村待習(xí)慣了,老鼠就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司空見慣,以至可以視而不見。

  今早,天已亮堂,剛起,就看見當腳地里有個膽肥的“小子”在大米前轉(zhuǎn)悠,吼了幾聲還抬起“三角頭”看你,不屑一顧,把人給氣的。急忙穿衣靸上鞋,拿起戰(zhàn)斗工具(掃帚)去尋“敵人”,桌柜前敲打了半天也不見蹤影,折騰半天也只好作罷,還是該干啥干啥,一天的駐村生活就這樣又平靜地開始了。

  

  洋芋籽的恐慌

  

  去年,子長縣由于夏秋大旱,全縣洋芋絕收。今年,號稱“馬鈴薯示范縣”“洋芋之鄉(xiāng)”的子長縣24萬畝洋芋種植基地也遇到“無米下鍋”之境,需求500噸的洋芋籽,但只從寧夏、內(nèi)蒙古調(diào)回一部分,農(nóng)民遇到了很大困難。我駐的村上雖然不是縣政府扶持的洋芋種植基地,但農(nóng)民吃喝生活的那“兩顆”洋芋也沒有,幾家貧困戶來村委找我想辦法,我也是一籌莫展。為解決他們的秋后生活問題,我就試著一早來到縣薯業(yè)局,看能不能拾亂(協(xié)調(diào))一些。走上辦公樓,見樓道擠滿了來要洋芋籽的人,一問才知局長去開會,各村的干部和村主任都在此等候。中午12點多,局長終于回來了,大家馬上把局長圍得死死的,生怕局長再不見了。局長高聲再三解釋,大家就是不愿離去。我為了不再多跑一趟,只好等其他人陸續(xù)離開后,溜進局長辦公室央求最后還是磨了13袋子。這就是我們駐村干部的實際情況,跑腿舍臉那已是家常便飯,有時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村走走“后門”。

  

  一雙舊皮鞋

  

  夜里,有一個老鄉(xiāng)來我住的窯里串門,寒暄后,在閑諞中了解到他的近期生活狀況。強小小,家中兄弟排行老小,父親便給他起名小小,現(xiàn)也是44歲的莊稼漢了。前幾年在村附近煤礦打工,月收入5000元左右,近兩年煤礦老板停了產(chǎn),這個莊稼漢失去了高收入,只能整天踅摸著去縣城打短工,有一天沒一天的,日子不好過。小小說快過年了,心慌得睡不著。也是,今年像小小家這種情況,村里不在少數(shù),有幾家從城里搬了回來,因在城里生活費用太高,掙的錢養(yǎng)不了家,只好回村。聽了這些絮叨,我也滿腦子愁云。是??!村里漢子們沒有個正經(jīng)營生,日子一天看不到頭,只能東逛西串地瞎混,好似《平凡的世界》里王滿銀這個逛鬼二流子。

  小小抽著兩元的白盒子香煙,說話間時有發(fā)呆,心事重重,年紀不算大的人已被生活壓得滿臉褶子。仔細瞅了瞅他渾身,衣裳襤褸,腳上趿拉著一雙底子磨平了的布鞋。我問:“大冬天的,腳不嫌凍?”小小嘿嘿傻笑著。我又說:“買上一雙嘛。”答:“剛給兩個上學(xué)娃置辦了鞋,沒錢,湊合吧?!蔽业男念^一陣酸楚,心想一個漢子在生活面前也有無奈的時候。

  “把我的穿上,就是舊了點?!闭f話間我匆忙脫下皮鞋遞了過去。

  小小不好意思地推讓后接過鞋子試了試,說:“干部的鞋到底美氣?!边种焐瞪档佚b笑著。

  “好了就穿上,不嫌棄就行?!?/p>

  “不嫌?!?/p>

  我起身又從行李箱里翻出運動鞋穿上。為了場面不尷尬,我回到茶幾前坐下轉(zhuǎn)開了話題,若無其事地又諞了起來。

  農(nóng)村的冬夜,不知是冷還是愁,總是遲遲不能睡著。這個貧困戶的生活總在腦海里浮現(xiàn),像這樣的人家還有,他們的日子什么時候才是個頭,真能熬煎死人個了!

  

  請 客

  

  11月4日午,圪蹴在村委會門口曬著陽陽(太陽),照看著正在打水泥路面的工地,和曬黑豆的老李夫婦閑諞著。忽然,鄰村來平賣煎餅的叫賣聲響徹整個村莊,喊聲把你聒得不吃上一碗絕沒有離開的意思。駐村一年多來,中午吃上一份來平的煎餅已成了我的習(xí)慣,來平也找到了規(guī)律,把我這里當點了。其實,我天天吃,早已把煎餅吃得夠夠的,但為了填飽肚子照例得咥,也省得做飯。剛端起一碗,殘疾人海召夫婦從溝里過來,三輪車上的憨憨婆姨老遠“咿呀”地叫著,也聽不清她想說什么,海召解釋說:“憨婆姨看見你高興了么?!鄙跻膊挥谜f了,趕緊招呼過來,叫來平給一人打上一碗煎餅。

  “我請。”我對他們說。

  腿殘疾的海召坐在摩托車上吃一口總忘不了給妻子喂一口,恩愛的場面令人心酸又感動。對殘疾人海召來說,什么是幸福?我想此刻便是,我們是無法理解的。

  大家在一起吃著、看著、諞著、笑著,這就是我的農(nóng)村生活,這就是我的干群關(guān)系,它已不僅僅是吃了一份煎餅?zāi)敲春唵巍?/p>

  

  為村民理發(fā)

  

  阿龍,大名叫劉建龍,延安城內(nèi)理發(fā)店的老板,經(jīng)營理發(fā)店有22年了。阿龍的手藝沒的說,人也非常好,熟客生客到店他都非常熱情,因此,這些年積累了許多人脈,老顧客們都親昵地稱他為阿龍。

  我與阿龍結(jié)識也有十五六年了,阿龍的理發(fā)店離我家不遠,晚飯后散步遛彎,我就時常到他的店“繞”一圈,自然而然便與阿龍熟悉,成了朋友。我去年駐村搞扶貧工作后,有幾次與阿龍閑聊時,提到什么時候讓他有空隨我進村,為腿腳不好的老年人、重殘戶、貧困戶、婆姨娃娃們義務(wù)理個發(fā),阿龍滿口答應(yīng)。

  今天,正好是星期天,也是臘月十一,再有十幾天就過年了。早上,阿龍忽然來電說今天天氣好,他正好不忙,可以進村義務(wù)理發(fā)。于是,我開上車拉上阿龍直奔雙流灣村,路上一直聯(lián)系村主任劉貴忠,叫他提前通知老鄉(xiāng)們在村口鹼畔陽陽地等著。

  早上10點半到村,先到移民新村把塞滿車座的衣物發(fā)放給老鄉(xiāng)們,后幫助阿龍擺開架勢。他穿上工服,很專業(yè)地依次為雙流灣、楊家溝、楊家圪坮三個自然村的老鄉(xiāng)們理發(fā),我在一旁給他打下手。“城里來了理發(fā)師!”每到一個村老鄉(xiāng)們你叫我喊的,吆喝著全家出動攆來湊熱鬧。

  當踏著冰雪地走到后溝最后一個村子上門為88歲老黨員丁養(yǎng)貴理發(fā)時,老丁夫婦感動地說:“城里人來給理發(fā),這還是頭一回,真是享上這些娃娃們的福了,而個政府就是好!”

  我開玩笑問老?。骸澳悄泐^發(fā)長長了,平時誰給你剃了?”

  老丁說:“家里娃娃胡亂給剪了?!蔽液桶埮c周圍的老鄉(xiāng)都笑了。

  中午休息片刻,我叫來“來平煎餅”,不好意思地對阿龍說:“村里就這條件,湊合一頓,下午回城哥好好請你撮上一頓?!卑堖B連回絕說不用,為村民理發(fā)也是他一直掛在心頭的事。真是辛苦了阿龍,為了不讓老人、孩子久等,掃了大家的興致,一直理得未停,直到下午3點半才算理完。

  離開村子時,阿龍坐在車上長出一口氣,點了支煙微微笑著才對我說:“真的有點累了!”這就是阿龍的一天。

  老輩人常說:有錢沒錢不能“連毛”過年。雖是一句開玩笑的俗語,但也道出了對理發(fā)過年的重視和對新一年生活的憧憬。2017年,我們村的人沒有“連毛”過年!

  

  忙碌的雙休日

  

  雙休日從村里回到市區(qū),到家中還未等換洗休息停當,已是一個電話接一個地催,好心的同學(xué)、“驢友”們利用休息日整理了些家里不用的衣物,收拾打好包等我來拉,送給村上的貧困戶。于是,我好不容易回城了也是忙人,開上那老掉牙的面包車滿城跑,一個同學(xué)家、一個朋友家地取衣物,同時對捐贈來的衣、鞋、棉被、單子、鍋灶等集中起來重新挑揀分類、打包。每次戴上口罩在小區(qū)、街道口分類時,路過的人們常常投來異樣的眼光打量著我,還以為我是收廢品的。我已習(xí)慣這種“作業(yè)”和眼光,并不去理睬,也顧不上與他們遞話。

  兩三周聚集下來,面包車塞得滿滿的。就拿4月份來說,收到的捐贈就有20包之多,千余件衣物,皮鞋、運動鞋52雙。

  

  改廁記

  

  今年6月初,楊家溝自然村廁所改造工程已完,這也是我即將離開第一書記崗位前給村民們承諾辦的三件事中的最后一件了,發(fā)展養(yǎng)雞和整修村委房屋都已辦妥。

  駐村兩年以來,一直想從生產(chǎn)生活條件上改變楊家溝自然村的面貌,其中,改造每家的廁所就是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醞釀時間最長的一件事,也是最費力的一件事。駐村后就開始籌劃,為了爭取資金,取得各方面支持,到每家?guī)炜?、統(tǒng)計、拍照,將現(xiàn)實情況形成報告附帶圖片及預(yù)算費用上報,生怕領(lǐng)導(dǎo)們不了解村里的現(xiàn)狀。工作了幾十年,頭一次寫報告還帶彩色照片的,也算是一份特殊的報告,而且里面還是令人尷尬的廁所照片。當拿上報告送到有關(guān)部門和領(lǐng)導(dǎo)們手中時,多數(shù)人都是嘲笑。早有預(yù)見的我,厚著臉皮、耐著性子解釋。一次一次碰壁,改廁的計劃一次一次落空,心中特別失落,怎么為村民干點事這么難?

  今年初,我把全村改造廁所需要的資金希望寄托在單位身上,幾次回城面見檢察長、主管領(lǐng)導(dǎo)如實匯報情況,提出扶貧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后經(jīng)院黨組商議,同意給村里解決2萬元的改廁費用,雖與需要的8萬元相差甚遠,但已很開心了。于是,我第一時間把這好消息告訴村支書老楊,并回村多次與村委班子商討減少費用的改廁方案。后決定,變村委統(tǒng)一組織施工修標準化廁所為各家自己出工出力,所需沙子、水泥、磚、蓋板等建筑材料由村委解決,并要求在5月底前全部完工。通知一出,有的家戶表示理解村委的難處,開始行動起來,畢竟是給自己家蓋廁所,就是不補貼也應(yīng)該修。有個家戶倒是有怨言,嫌村里補貼的錢少,不愿動工,我上門解釋也無果,只好作罷。

  進入6月,我與村支書老楊對改廁的家戶進行驗收,基本都按要求完成,發(fā)放了承諾的料錢。

  這下好了,貧困村民總算告別了石頭壘、玉米稈圍、破布擋、難下腳的舊土廁,告別了雨天如廁打傘、夏季蠅蟲滿地爬的尷尬境況。雖然這次改旱廁沒有達到預(yù)想的程度,但比起以前狀況已大有改善,干凈了不少,等再過幾年,村民的日子富裕了,手頭有了閑錢,這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這一天我一定能看到。

  

  送寒門學(xué)子

  

  在去貧困戶劉小芳家的路上,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劉小芳的丈夫患腸癌已近晚期,靠藥物勉強維持著生命,家有4個孩子,大女兒今年被榆林學(xué)院錄取,面對命懸一線的丈夫以及4個孩子,這學(xué)是上呢,還是放棄?如上,學(xué)費又從何來?劉小芳聽說縣扶貧辦有貼息貸款,可是,跑了幾次都沒有結(jié)果。幾次下定決心讓孩子放棄上大學(xué)的念想,可是面對孩子又沒法說出口。她將苦衷講給我聽,我也是跟上著急。為了不耽誤娃上學(xué),我立馬動身,晚上趕回延安城,動員所有的親朋好友同事,四處呼吁,三天內(nèi)籌到14800元送到劉小芳的手中,娃兒四年的學(xué)費算有了著落。

  9月6日晚,貧困學(xué)子孫會娜將要獨自坐火車離開這個山溝溝,開始新人生。她的父親在外打工一時也趕不回來送別,我這個駐村第一書記只好代表村委以及所有關(guān)心她的叔叔阿姨們?yōu)樗托小?/p>

  當然,在物質(zhì)扶貧的同時,我們也要關(guān)注貧困戶的思想動態(tài),讓每個貧困戶在被幫扶的過程中懂得感恩黨、感恩社會,從而真正從內(nèi)在產(chǎn)生脫貧的動力,這是扶貧的關(guān)鍵,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講的“精神扶貧”。

  

  額(我)眼里的村支書

  

  他叫楊有前,村里人常喊他楊有錢、老楊、楊書記,因他比我年長幾歲,平時我只管他叫老楊,顯得親切。

  老楊今年52歲,是雙流灣行政村楊家圪坮自然村人。合并三個小自然村后,老楊當上大村主任和村支書。他家有5口人,兩兒一女已結(jié)婚成事,光景都過得去,現(xiàn)在他帶著老伴身(待)在了縣城。多年前,由于楊家圪坮村自然條件極差,稍能動彈(有本事)的人都搬出了村子在縣城居住,都不想再回來。老楊也一樣,在縣城邊早早買下兩孔窯,把家安在那里。年邁的父母由于念土窯戀這塊土地不愿意離開,仍舊堅守在村子半山腰的破窯里,老楊回村工作時時常順道到老人窯里走走看看,拿些菜水和吃的。

  老楊這人沒啥文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但寫自己名字、打借條、算工程賬倒是利索哩,記憶力超好,甚都在他腦子里裝著了。

  老楊,人又黑又胖,中等身材,胡子拉碴,頭發(fā)?;彝榴R也(臟的意思),穿衣從不講究,渾全身賴饃饃(臟兮兮)的。他愛喝點燒酒,愛抽根紙煙,一喝酒常往醉里喝。他的煙時常叼在嘴上,也不是甚好煙,但一根接一根地抽,一天得四五盒。知道的人都領(lǐng)教過,不敢與他一塊喝酒和一起抽煙,撐不定(比不了)他。

  老楊這人嗜好多,但能吃苦,干起活來一點也不含糊,丁是丁卯是卯,清湯瀝水的(形容利索)。就是人嗓門大了些,愛喉喊(教訓(xùn))人,常常把手下的村主任、三個小隊長拾掇(批評)得端站(筆直站著)。他們常給額這個駐村第一書記告狀,說老楊這老楊那的,指望額能替他們說句公道話。額是了解老楊的,人不安哈(壞)心,一切都是為了村里的事,為了把事干好,就是方法簡單了點。于是,額來個和稀泥抹光墻,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把大伙氣消了勸回去,時間一久,大家也不來找額了。在這個宗派家族利益矛盾幾輩子人都糾纏不清的農(nóng)村,也得這么個人鎮(zhèn)住,不然的話,人人七嘴八舌,家家自私自利欺攪(搗亂)得甚事也干不成。

  老楊是方圓幾十里的人精,算個能人,大錢雖沒掙下,但小錢不斷。眼眼活泛著哩,甚事也知,甚事也撂不哈(少不了)他。老楊會的手藝多了,在有些行當里還算把好手。

  今年6月底,額這農(nóng)村第一書記任期(一年)即將屆滿,按照組織原則可以回原單位復(fù)職,組織可重新選人到村頂替。可是,老楊這人花花腸子多,怕額走了,背上小米顆顆豆豆,引上幾個村里的殘疾人到我們單位領(lǐng)導(dǎo)那是一陣“神說”,也不知在“一把手”跟前說了些甚。總之,“一把手”把額叫去做工作,又讓額續(xù)留一年,再三推辭后還是被說服。

  額真服了老楊,弄事是一套一套的。

  一年多來,在村里的工作上,老楊與額也是在摩擦中相互達到支持、理解。最初,因工作也嚷過幾次,但額并不記仇,對村里有利的事直往回拉,慢慢地好似把老楊感動了?,F(xiàn)在,額在村上,他就攆來找;不在村時他就掛個電話,主動來商討村里的事。

  為了村里的事,老楊常到鄉(xiāng)政府找領(lǐng)導(dǎo),事不解決黏住不走,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在鄉(xiāng)上也是掛上號的“臭名”村書記。以至于從大人娃娃、一般干部到個別領(lǐng)導(dǎo),莫有不認識老楊的,好在老楊都是為了公事,大家談?wù)撝嘁步o了默認的贊許,說:“那吾能然了(能行了)。”

  今年,是脫貧攻堅關(guān)鍵年,村里爭回來的項目比較多,要如期干完,額倆的配合達到高潮。額向回爭,老楊具體安排實施。修路、植樹、蓋豬圈、建廣場、修垃圾臺、搞養(yǎng)殖等把個老楊忙壞了。老楊作為村支書,能干動事。額幾次跑到鄉(xiāng)政府想給他要個先進村干部當當,鼓勵鼓勵他,但因種種原因被拒絕,額只好死心,叫來老楊安慰。他倒顯得平淡,不計較這些虛的,笑著說:“現(xiàn)在又不發(fā)錢,要那干甚哩?”

  老楊,常常與他那輛破得不能再破的棗紅色“八〇”摩托車廝跟在一起,平時,你看見那輛棗紅色的舊摩托車就找見老楊了。50多歲的老楊,身體還算健壯,刮風下雨,熱天凍地的,他總是騎著摩托在村里、鄉(xiāng)里、家里來回跑,也不嫌曬,不嫌冷。

  這就是額眼里的村支書,老楊。

  有這么個老楊,村里的大事小事你大可放心。

  在額眼里他就是農(nóng)村的好支書!

 

  后 記

  初夏的雙流灣涼爽宜人,山山峁峁、圪圪里都是綠油油的莊稼,苞谷有半人高了,洋芋秧子剛剛冒出地面。最后一次走上這熟悉的村道,爬上山坡,夕陽正好圪蹴在對面的山峁上,給這個貧窮而善良的村莊灑上一層希望的金黃色。那些與老鼠蚊蟲相伴的日子,與鄉(xiāng)親們田間地頭耕地、鹼畔促膝閑諞的日子都成了一種幸福的回憶。這465篇駐村日記也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我的駐村工作雖然結(jié)束了,但扶貧的接力棒不會落地,正如這唱了幾百年的信天游:“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

 

來源:陜西先鋒

責編: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