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一日,去朋友的咖啡基地,適逢咖啡成熟時,有幸目睹了咖啡去皮、發(fā)酵的過程。紅彤彤的咖啡果倒入去殼機,瞬間果漿四濺,包裹著濕滑果肉的咖啡豆?jié)L落下來,然后再把這些潮濕的咖啡豆泡在清水中。朋友說,優(yōu)質(zhì)的咖啡豆果粒飽滿、圓潤,但是現(xiàn)在被果肉包裹著還看不出來,別看其中有大的、光滑的,看似是好的,但其實是空心的,等浸泡上幾天,它們就會浮上來,真正好的咖啡豆沉在水底,等泡去果肉之后,去掉上面漂浮的雜物和劣質(zhì)咖啡,就可以晾曬底上的優(yōu)質(zhì)咖啡豆了。
我想這真是一個去劣存精的好辦法,簡單便捷又卓有成效。人才的選拔亦是如此,“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的《馬說》大家耳熟能詳,其文用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比喻人才和選人用人者的關系,形象貼切,寓意深遠,被好多人推為人才選拔任用的至理名言。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真正做一個知人善任、慧眼識珠的伯樂卻并不容易,因此,韓愈也感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千里馬和伯樂為什么常常尋隱者不遇?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千里馬”有優(yōu)于常人的地方,難免也有自己的“脾氣”:或只知埋頭干事,不知抬頭看路,不通“人情世故”;或性情耿直容易出口傷人;或天馬行空為常人所不解。這些“脾氣”常常為大家所不待見,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甚至被貼上老實、自高自大的標簽。另一方面,在選人用人上,由于考核機制不完善,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視親疏關系定人、第一印象選人等現(xiàn)象偶有存在,使得會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人大行其道,這些人往往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真正到了該做事?lián)煹臅r候不想作為、不敢擔當、不能勝任,與“千里馬”相去甚遠。
選人用人當做慧眼識珠的伯樂。要發(fā)現(xiàn)千里馬,就要像選咖啡豆一樣慢慢沉淀、細細挑選。作為領導干部,首先要擦亮自己的“雙眼”,認真辨別,加強對人才的了解和考察,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了解,避免一葉障目。其次要豎起自己的“雙耳”,要允許“多種聲音”的存在,多聽他人的意見,多了解干部的心聲,給那些踏實苦干、任勞任怨的干部一個發(fā)言平臺,對那些敢說真好、實話的干部,要虛心“納諫”,豎起耳朵認真聽,避免一言堂,更要理直氣壯屏蔽阿諛奉承之聲。最后還要有一顆明辨事理的“公心”,要做到唯才是用,摒棄親疏關系、解除裙帶關系、凈化朋友關系,近君子,遠小人,本著一顆公心去發(fā)現(xiàn)人才,挖掘人才,培養(yǎng)人才。如此,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千里馬其實就在離你不遠處。
來源:鄉(xiāng)村干部報網(wǎng)
作者:云南巍山縣牛街鄉(xiāng)大學生村官 左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