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本報開設“禮贊70年 曬照片講故事”專欄,面向廣大鄉(xiāng)村干部征集有故事、有溫度的照片,和萬千讀者共同見證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發(fā)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用一張張濃縮著時代印記的照片,禮贊新中國70華誕!
圖為:1991年,楊曉楠的哥哥用父親做的嬰兒車,推著不滿一歲的楊曉楠
我的老爸是個電焊工,一輩子都為他的工作而驕傲。其中最讓他驕傲的作品,是一個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說看上去蠻丑的“鐵疙瘩”。
究竟是什么呢?我來揭開謎底吧:是一輛手工打造的鐵質(zhì)嬰兒車。
作為一個焊工,老爸成天和鐵打交道,久而久之,我們家就成了一座“鋼鐵城堡”。打我記事以來,家里的桌子、凳子、床、梯子、柜子、架子全都是鐵制品,都是他親手做的。甚至,我嬰幼兒時代坐過的嬰兒車也是鐵的。
1987年,我的哥哥出生了,老爸可開心了。那時候,嬰兒車開始流行起來,哪家生了孩子,必須要有一輛嬰兒車。從來不服輸?shù)睦习忠ба勒f:“別人家有,我們也要有!”
可是,當他周末抽空跑了一趟縣城,到百貨商店柜臺上一問價格,傻眼了:當時買一輛嬰兒車要30多元,相當于老爸一個月的工資。老爸決定自己動手做。
問題是,此前老爸連嬰兒車都沒見過,更別說做了。老爸開始四處打聽,不管哪家有嬰兒車,他都要上門去看。不光看,還帶著尺子去,量尺寸、做記錄。周末有空,就到縣城的百貨商店里細細打量嬰兒車,琢磨怎么“科研攻關(guān)”。
車身該用什么材料,車輪該用什么材料,市面上的嬰兒車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前期準備時間雖然很長,但真正到制作階段,對于手工技藝嫻熟的老爸來說,就是很容易的事了。焊接、刷漆、晾干……一周時間,手工嬰兒車做成了。
這輛鐵質(zhì)嬰兒車盡管長得很丑,但還是受到全家人的歡迎。當然,嬰兒車也不是沒有缺點:鐵質(zhì)座椅坐久了不舒服,冬天坐上去還冷颼颼的。
我哥能走路了,車子被我舅舅搶走了,1990年我表姐坐上了這輛車。1991年,我出生了,我媽又把車要了回來。然后是1995年,我大姨家的孫女出生了。一輛丑丑的嬰兒車,就這樣在我們家的親戚間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后一個使用這輛車的是我表姐的兒子,那是2003年,她借去推了一陣就還回來了,嫌太舊太丑。
從此,這輛嬰兒車就在老爸的工具房里閑置下來,在老爸的目光里開始積灰。
楊曉楠的女兒推著自己的新款嬰兒車
2009年,我哥的孩子出生??粗习制诖哪抗猓腋缂傺b沒看懂,直接就給買了一輛新的嬰兒車。2016年,我的孩子也出生了,那輛老舊的嬰兒車還是沒能“出山”。為此,老爸很遺憾。就在不久前,他還對我吐槽呢:“除了輪子有點松動,車子還是很好用的。怎么你們就都不愛用了呢?”
于是,我領(lǐng)著老爸看我們買的嬰兒車?,F(xiàn)在的車子可折疊擺放在汽車后備箱里,孩子能坐也能躺,減震性能很好,推起來輪子悄無聲息的,大人推著也不費勁。在仔仔細細地比較過之后,老爸服氣了:“還別說,現(xiàn)在的東西造的是真好,技術(shù)先進呀?!蔽倚χ貞溃骸袄习?,現(xiàn)在吃穿住用行,哪一樣不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輛嬰兒車,推了16年,推大了5個孩子。通過親戚們一雙雙接力的手,把老爸的愛,把那個時代的特殊記憶推進了記憶深處。
這輛車老了,盡管我們現(xiàn)在誰也不愿意再推它,但這輛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已成為我們家的“寶貝”。將來,我會把嬰兒車的故事講給我的孩子聽,領(lǐng)著他觸摸我們的父輩對我們的愛,深沉而溫暖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