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生長需要泥土,能成為泥土,好。”這是電影《大火種》中革命戰(zhàn)士魯真英勇就義時,用盡最后一絲力氣留下的話。他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是那樣平靜,那樣淡然。我想,在那個風雨如晦,革命艱難的崢嶸歲月里,這話必是每一位革命戰(zhàn)士的心聲,活著就成為火種,散播真理,死了也要化作泥土,滋養(yǎng)革命種子,讓它生生不息。
《大火種》的故事發(fā)生在1926年的廣饒縣劉集村,一位叫劉雨心的姑娘帶著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從濟南來到了這里。她不僅僅是回鄉(xiāng)探親這么簡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讓這里的人們認識和了解這本小冊子——《共產黨宣言》。電影以劉忠良為主人公,展現(xiàn)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變化。從最初為了“吃飽饃饃”開始接觸這本書,到后來在這本書的引導下,真正認識到自己飽受地主階級的剝削,“萬國勞動者團結起來”才能推翻舊世界,迎來新生活。在“馬大胡子”思想的引領和支撐下,劉忠良帶領受盡壓迫和屈辱的農民與地主階級作斗爭,先后組織了覓漢增資、紅槍會砸木行等農民運動??吹降刂骼县斆鎸F結起來的無產階級手足無措,跪地求饒時,觀眾們大快人心!可地主們聯(lián)合報復,伙同反動政府軍警對村內進行搜查,黨組織處于即將暴露的邊緣。終于在最后一次行動中,劉忠良、劉雨心不幸被捕,在嚴刑拷打逼問不出半句關于黨組織的秘密后,劉雨心被槍決,劉忠良被釘死在了十字架上。當儈子手將長而粗的鐵釘錘入劉忠良心臟時,同樣深深刺痛了每一位觀眾的心......
革命的火種并沒有因此消亡,反而點燃了更多勞動人民心中的火苗,一發(fā)不可收拾,有他們的兄弟,有他們的妻子,有他們的娃娃,革命的火種代代相傳,熾熱燃燒,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這時,劉忠良的妻子和哥哥才拿出了那本經過多少人用生命保護下來的《共產黨宣言》上交給了國家。往事隨風,感慨萬千,我們的黨從當初的勢單力孤、飽受摧殘,經歷大風大浪、多重磨難,最終走向了繁榮,帶領人民過上了當家做主的日子。而這本見證了風雨滄桑的小冊子一切完好如初,就像革命戰(zhàn)士心中的共產主義信仰一樣,不曾褶皺、始終如一。
作為建黨95周年的獻禮,這部電影觸動我心,劇中人物形象鮮明,故事動人,語言簡單樸實,卻飽含深意,觀看中幾度落淚,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今天,教我們如何不珍惜!其實,不論是戰(zhàn)火紛飛、動蕩不安的革命年代,還是今天改革穩(wěn)定、和諧發(fā)展的年代,一路走來,都少不了共產黨員忘我奉獻,不畏犧牲的身影,雷鋒、孔繁森、焦裕祿、沈浩、楊善洲......他們用堅定的信念,扎實的行動,弘揚黨的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革命的精神薪火相傳,如今,改革發(fā)展祖國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尤其是年輕黨員,我們可能無法做一些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們可以立足本職,腳踏實地,每天做一點,每天變一點,持續(xù)地為發(fā)展黨的事業(yè)做貢獻,我們黨的事業(yè)就會更加蓬勃,中國的明天就大有希望!(作者為山東廣饒縣廣饒街道顏三村黨支部書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