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連凱莘,2019年考錄為選調生,現(xiàn)任山東萊州市金城鎮(zhèn)龍埠村黨支部書記助理。今天我將帶領大家走進龍埠村,了解龍埠村的文化魅力,感受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龍埠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顯著成果。
龍埠村,因村內望兒山山坡有一巨石突出,形似蛟龍,故取名龍埠。村莊于1942年2月建立黨支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藍關戲和鎖繡的傳承地。2019年我來到龍埠村后,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村莊圍繞“黨建+文化”,大力推進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項目,投入300萬元建造了美麗鄉(xiāng)村展覽館,其中支部對非遺文化藍關戲和鎖繡重點進行了搜集與展覽。
在采訪龍埠村藍關戲傳承人時,她提到:“藍關戲是流傳于萊州一個古老高腔劇種,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埠村是藍關戲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被稱為‘藍關戲窩’,而到了建國前夕,由于傳承單一、戲班業(yè)余,逐漸衰微,藍關戲面臨失傳。龍埠村黨支部執(zhí)意堅守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鼓勵‘戲迷’們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挖掘整理歷史資料,將這些傳統(tǒng)技藝廣泛傳播,為研究我國古代戲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活化石’?!?/p>
支部在高度重視藍關戲發(fā)展的同時,也大力支持了鎖繡文化的傳承。在采訪龍埠村鎖繡傳承人時,他說:“鎖繡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刺繡針法,2015年被收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繡紋裝飾性強,線條彈性好,不弱不綿,邊緣清晰富有立體感。近年來,龍埠村黨支部大力傳承鎖繡文化,沒有村領導的支持就沒有鎖繡文化現(xiàn)在的發(fā)展?!?/p>
藍關戲和鎖繡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龍埠村黨支部在研究、恢復的過程中,向后人展示了它們的歷史沉淀和獨特魅力,我和村里百姓都為這些璨燦的文化遺產而驕傲。
近年來,龍埠村黨支部圍繞這些特色文化,建設了林蔭聽戲、票友聊戲角、沙里淘金等文化基地,為龍埠村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力保障。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龍埠村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重心,堅持為重大任務攻堅、改善人居環(huán)境而努力奮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要傳承、鄉(xiāng)村要振興,靠的就是黨支部。
到村這近兩年的時間里,我親眼見證了村莊在支部的帶領下,積極響應連片治理的號召,村內環(huán)境靚麗整潔,村風民風文明和諧,布局由原來的交縱錯雜變成了現(xiàn)在的科學合理,在建設完30盞路燈后,由原來的夜晚漆黑變成了全村亮化?,F(xiàn)如今,村內房屋基本更新為標準房,村內外的路面全部硬化,道路兩側全部實施綠化,村莊致力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作為一名95后的選調生,來到這個富有文化魅力的歷史古村,跨過百年歷史長河,我見證了昔日的文化熱土再次煥發(fā)新的活力。我堅信,龍埠這個新時代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示范村,定會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書寫屬于自己的龍埠故事,走向鄉(xiāng)村振興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