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受原湖北省林業(yè)廳委派,森林公安局政治處處長方靖來到湖北恩施州鶴峰縣中營鎮(zhèn)白鹿村,擔任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履行省林業(yè)廳對口幫扶白鹿村的職責。
從省會城市到莽莽深山,從穿皮鞋到穿膠靴,從處長到“村官”,800多個日日夜夜,方靖帶領隊員向最難處攻堅,往最痛處發(fā)力,拿出硬辦法“拔窮根”。
白鹿村是武陵山深處的貧困村,終年云霧繚繞,濕度極大,是獼猴桃生長的好地方。2015年底,派出單位投入資金為該村村集體建設100畝獼猴桃基地,同時扶持群眾種植160畝獼猴桃。
由于白鹿村平地稀缺,四周高山環(huán)繞,坡勢陡峭,少有的平地上大都已經種植茶葉,村集體的獼猴桃基地只能選在坡度陡峭、土地貧瘠、石頭多的黃仕嶺和生田堡,再加上管理經驗不足、種植技術欠缺等多方面原因,村集體的獼猴桃長勢較差,許多貧困戶更是大失所望,打起了退堂鼓。
方靖看著基地里長勢稀稀拉拉的獼猴桃樹,提出基地改造的想法?!罢f起容易做起難”,從邀請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專家和鶴峰林業(yè)局技術人員集中會診、研究基地改造方案,到爭取省林業(yè)廳的資金支持,他來來回回奔走在武漢和鶴峰之間。為提高基地土壤肥力,他組織工作隊購買了60多車松土和肥料,帶領工作隊員和村民,用背簍背著幾十斤重的土壤和肥料,一步一腳印地往基地里運。山勢陡峭,方靖和隊員們肩膀勒出深深血痕,憑著愚公移山的毅力,扶貧工作隊和村民僅用一個多月時間,硬是在石頭縫里填出100多畝的梯田。如今,獼猴桃種植到了第三個年頭,進入初產期,基地的獼猴桃枝繁葉茂,長勢喜人,濃密的枝葉中,鉆出了飽滿的花骨朵。村民深情地說:“這果園建得可真不容易,是方隊長他們一簍簍背出來的??!”
為了鼓勵貧困戶動起來,方靖和工作隊提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yè)發(fā)展機制,采取省林業(yè)局提供產業(yè)扶持資金75%、村民自籌25%的模式,避免扶貧資金浪費和低效率運行,用幫扶資金的杠桿撬動村民的內生動力。截至去年底,白鹿村簽訂共同出資協(xié)議160多份,涉及52戶,村民交納自籌資金10.5萬元。
“我不是省城來的干部,我是白鹿村村民?!边@是方靖對自己的定位,也是他對村民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