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试看,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理论片

甘肅慶陽村官在全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發(fā)言
2017-11-02 10:20:00  來源:《大學生村官》編輯部供稿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10月24日,慶陽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在慶陽賓館召開,其中有2名大學生村官代表作了交流發(fā)言。

  史永康,2015年省聘大學生村官,現(xiàn)為鎮(zhèn)原縣平泉鎮(zhèn)洪河村支委委員,“做好小村官,辦好大事情”是他的誓言。他講到在初次前往洪河村的路上,帶著走上“村官”崗位的喜悅和憧憬,對農村工作充滿好奇和茫然,對“村上缺什么、群眾要什么、我去做什么”浮想聯(lián)翩和無所適從。他利用半年多時間,在深入溝岔粱峁的走訪了解中,在走近黨員群眾的促膝長談中,體會到農民群眾的質樸和農村工作的重要,也發(fā)現(xiàn)在農村一樣可以大有作為。兩年的基層錘煉,讓史永康深深明白,作為新時期的“知青”更應該牢記使命、篤定決心、扎實苦干,他通過“三步走”工作法在農村一線奉獻青春、建功立業(yè)。第一步,銘記“為了誰”的初衷,為民辦事贏“民心”。史永康通過民政、財政部門支持,為村上爭取項目,先后新修鋪油路4公里、漫水橋1座,改造砂石路6條16公里,實現(xiàn)了全村道路“組組通、戶戶連”。建成村級日間照料中心6間、新修村級辦公用房3間,新建標準化文化廣場1處,使昔日的“爛攤子”村變成了綠意盎然的新農村。第二步,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幫抓黨建帶“民風”。他幫助村上建立村級“重大決策黨員參與制度”,推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和“黨員參與村級事務”制度,制作以政策法規(guī)、“兩學一做”、文明新風等為主的宣傳長廊,建成“農民思想教育講堂”1處,建立村規(guī)民約,倡導移風易俗,推進依法治村,加強好家風、好家訓、好思想、好做法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增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脫貧自覺。第三步,掀起“共致富”的熱潮,發(fā)展產業(yè)助“民福”。通過培養(yǎng)致富帶頭人,帶動本村和周邊36戶群眾發(fā)展肉兔養(yǎng)殖,帶動扶持13個貧困戶脫貧。流轉山地1100畝,建成千畝核桃示范基地1處,輻射帶動周邊125戶群眾栽植核桃325畝,搶抓全縣扶持發(fā)展瓜菜產業(yè)的利好機遇,動員群眾新建設施鋼架大棚108座,戶均年經營收入1.5萬元。

  鄒利花,2015年省聘大學生村官,現(xiàn)為環(huán)縣毛井鎮(zhèn)馬趟村村委會副主任。兩年多來,鄒利花虛心學習,真情服務、用心工作,走遍全村的角角落落,與336戶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在她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水、電、路、田、房等各項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矛盾糾紛明顯下降,群眾收入顯著增加,馬趟村從以前的后進村變成了現(xiàn)在的“示范村”。一是勤學多思,善于觀察,增強扶貧本領。她在工作中多學、多看、多思、多交流,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群眾學,面對鄰里糾紛、家庭矛盾、落實低保政策等問題,積極向他們請教。她平時注意多觀察身邊人如何處事、如何決策,最后取得了什么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差多少,在向他們學習和觀察言行的過程中,她悟出了很多道理,學到了很多有益的經驗方法,不斷增強自己的本領,更好的為群眾服務。二是扎根基層,點滴做起,干好扶貧實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為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為91戶群眾實施了雨水集流場窖工程;在富民產業(yè)培育方面,引導村民連續(xù)兩年種植地膜玉米3000畝以上,年收入增加150萬元。依托創(chuàng)業(yè)貸款項目,培育50只以上養(yǎng)羊大戶10戶,種植苜蓿0.2萬畝,年創(chuàng)收200多萬元。三是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改變,提升扶貧空間。她利用自己熟悉電子設備的專長,幫助村黨支部建立流動黨員QQ群、微信群,與全村29名外出黨員取得了聯(lián)系。正如總書記在回憶知青歲月時說的那樣,“插隊本身是一個標志界定的一個階段,在插隊之前如果我們有所知所獲,我總感覺到了插隊以后,是獲得了一個升華和凈化。個人確實是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笨吹今R趟村路通了、地平了、水甜了,群眾的收入增加了、住房安全了、生活富裕了,鄒利花覺得自己的駐村工作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驥強調指出,大學生村官是活躍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204名在崗大學生村官全部在建檔立卡貧困村工作,平時要多給交任務、壓擔子,促使他們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學習上級政策,熟悉農村情況,掌握群眾工作方法,增進群眾感情,提升個人素養(yǎng)。鼓勵、支持他們領辦、創(chuàng)辦集體經濟,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要引導他們扎根基層一線、服務推動脫貧攻堅。

責編:車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