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王制》中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用舟水之喻形象說明了君臣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要求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要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甘做人民公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筆者認為,只有耐心傾聽、竭盡全力、堅持原則,才能做好群眾工作,維護好黨和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執(zhí)政為民。
耐心傾聽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每位前來辦事的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困難都不盡相同,我們不能用“老眼光”和各類“模板”為他們解決問題,否則就會出“洋相”,甚至會降低辦事效率。只有耐心傾聽,我們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才能“對癥下藥”,最后“藥到病除”。同時,也要深入調查走訪,多走些田間地頭,多坐些農家炕頭,多聊些百姓家常,了解群眾的實際生產生活狀況,爭取做到對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了然于胸”。
竭盡全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證。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然就要用公權為人民群眾服務。雖然是一名小小的村官,但是也要有范仲淹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和大局觀念,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工作要做深做實做細。有時候群眾前來反映的問題可能需要舉多個部門之合力,此時我們就要竭盡全力、不遺余力,甘愿為群眾“跑腿”,最終讓他們帶著困難而來,滿載歡喜而歸。
堅持原則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我們手中的公權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不能為個人謀私利,我們要堅持原則,堅定立場,“拒腐防變”,守住內心的清貧與寧靜,做一個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時,我們也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熱衷于材料政績和紙上談兵,不搭“花架子”,拒絕各類形式主義的“糖衣炮彈”,要腳踏實地,用一步一個腳印丈量工作實績。
群眾工作無小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依然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用耐心傾聽、竭盡全力、堅持原則做好群眾工作,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