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干、親切”是曹晨群留給村民的深刻印象。
“我的家鄉(xiāng)還很貧窮,我想為它出點力?!闭潜е@種樸素的想法,2013年7月,大學畢業(yè)的曹晨群來到了陜西省延川縣楊家圪臺鎮(zhèn)拓家川村當上了書記助理。
對于她的選擇,從事了多年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父親欣慰不已,他認為女兒長大了。只是這份磨煉有點“猛烈”,讓曹晨群措手不及,“村里的工作遠比想象中的艱難?!泵鎸@位涉世不深、初出茅廬的“小女孩”,村民們投來了懷疑的目光,認為她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會,還來村里當“官”。入戶走訪,曹晨群比其他同事多吃許多“閉門羹”。心理上的打擊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說是最難熬的,“但我骨子里就是個不輕易服輸?shù)娜?,別人越說我不行,我偏偏要向他證明自己的實力?!泵鎸щy,曹晨群越挫越勇。
曹晨群剛到拓家川村那會兒,村民們大多住的是老一輩的土房子、土窯洞,一到雨水季,這些房子的安全就成為村干部牽掛的大事。汛期來臨,她就和村干部挨家挨戶地檢查房屋質(zhì)量,有安全隱患的勸他們搬出來,暫住在村委會或者親戚家里,等汛期結(jié)束了再搬回。但就是這樣的好事兒,也得不到村民的理解,他們總以為自家的房子很堅固,不可能坍塌。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大多住慣了,根本不聽勸,甚至說“自家的事兒用不著你們操心,不要多管閑事”之類的話。雖然有人不聽勸,可工作還得繼續(xù)做,說破了嘴,磨破了鞋是曹晨群的工作常態(tài)。對于工作實在做不通的,曹晨群就聯(lián)系他們的兒女幫忙接走老人。就這樣,曹晨群在村三年,每年的6月到9月,不管拓家川村的河水怎么漲,雨怎么下,從未出現(xiàn)過一起安全事故。
在村任職期間,曹晨群還一直忙著發(fā)展產(chǎn)業(yè),因為她知道,村民們太窮了。經(jīng)過調(diào)研,曹晨群發(fā)現(xiàn)拓家川村特別適合種蘋果,村里也有很多果園,但由于缺乏專業(yè)人才指導,果園一直荒廢?!澳敲春玫墓麍@閑著,看著都心疼!”曹晨群決心振興村里的蘋果產(chǎn)業(yè)。她首先勸說村民將荒廢的果園管起來,為此,曹晨群不知道打了多少電話,跑到村民家里多少趟。為了解決果樹種植的技術(shù)難題,曹晨群想方設(shè)法聯(lián)系果業(yè)局的專家來村指導,村民們聽不懂,她就帶頭學習、上網(wǎng)查資料、追著專家問,自己研究透了再手把手地教給村民。幾個春天,曹晨群幾乎每天都和村民們一起,在果園給幼樹覆膜,一天下來,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經(jīng)過磨練,曹晨群成了果園管理的一把好手,春天覆膜、夏天拉枝套袋、秋天摘果出售、冬天清園涂白,做起來都輕車熟路。
這幾年,曹晨群見證了村里的點滴變化,村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足了——以前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小河上架起了新橋,飲用井水變成了自來水,土窯洞變成了新房。她在村民眼里,也由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兒”變成聰明能干的小專家。如今,曹晨群已經(jīng)離開了拓家川村到張家灣社區(qū)擔任副書記。離村那天,有的村民拿來了自家種的小米送給她,還有的人將她送到了村口,讓曹晨群倍感欣慰。
“如果選擇工作,我建議勇敢地下基層鍛煉一下自己,當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別人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也能迅速地成長為一個有擔當?shù)娜恕!痹谀感5囊淮谓?jīng)驗分享會上曹晨群用自己的成長故事為母校學弟學妹指明了擇業(yè)方向。
本報記者 車婧
本報通訊員 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