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的李政霖現任曹縣孫老家鎮(zhèn)林后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村頭的蔬菜大棚里和貧困戶聊天。
兩年前,大學畢業(yè)的他放棄了霓虹閃爍的繁華都市,放棄了沿海工作機會,懷揣夢想選擇基層,來到曹縣孫老家鎮(zhèn)林后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立足公益事業(yè),立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績。
溫暖童心:決不讓一個孩子在學業(yè)上掉隊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扶貧是李政霖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林后村有部分貧困戶孩子存在“上學難”問題,家庭無力承擔學雜費、書本等額外費用,隨時存在中途休學的可能性。
看到孩子們渴望讀書的眼神,李政霖首先以自己的力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林后村有個女孩,她的父親去世,母親有病,家庭困難,家里三個孩子全靠親戚幫扶生活。我希望能憑借自己的一番努力,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崩钫卣f。
有了這種想法以后,利用自己擔任學生會主席的社會資源,聯(lián)系自己的老師、同學和高校的學生組織,在林后村中挑選了8個貧困兒童,采取“手拉手、一對一幫扶”的形式對這些貧困兒童進行幫助。
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李政霖思索之余積極聯(lián)系一些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到幫助貧困兒童中來。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母校青島農業(yè)大學,促使“2016中央財政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落地本村,為30個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兒童每人提供1000元助學金,共計30000元,解決他們上學難的問題。
連接高校:幫助貧困兒童重返校園
2016年7月,林后村迎來青島農業(yè)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李政霖意識到,可以通過支教和支醫(yī),解決孩子的實際困難。說干就干,李政霖通過母校團委幫助聯(lián)系華泰基金,為林后村18個貧困兒童每人提供500元的學習大禮包,鼓勵孩子們好好讀書。并為林后村的中心小學募集到600余本圖書和一批健身器材,更好地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化生活。2017年8月,青島農業(yè)大學又為林后村的孩子們送來了200元學習禮包和108件衣服禮盒。
通過高校和社會公益組織的幫助,目前李政霖已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出一種 “高校+兒童”的大學生幫扶貧困兒童模式,即通過高校共青團組織和共青團聯(lián)系社會公益組織來幫扶貧困學生,同時吸引大學生直接參與到三支工作和幫扶工作中來,將高校所擁有的人力、人才、社會資源運用到貧困兒童發(fā)展過程中,幫助更多的貧困兒童重返課堂,同時也讓更多大學生鍛煉成才。目前,李政霖通過這種模式累計幫扶貧困兒童57人次,全村已無困難兒童因貧困失學現象。
創(chuàng)新扶貧:利用社會資源幫助脫貧脫困
林后村隸屬于曹縣孫老家鎮(zhèn),為省定貧困村,全村有貧困戶80戶,貧困人口248人,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107元,村民收入來源以農業(yè)和外出打工為主。剛開始工作,面對如此多的貧困戶,毫無經驗的李政霖確實感到一時無從下手。
結合“精準扶貧”契機,李政霖主動結合“魯信集團”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入村走訪,將每戶貧困戶做登記說明,標明致貧原因。經過仔細摸底調研后,最終商量決定以建設蔬菜大棚的方式來帶動貧困戶脫貧。隨后,通過“魯信集團”籌措各方資金200余萬元,建設冬暖式大棚18個、春秋式大棚37個,通過租賃和貧困戶進棚務工的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到2016年底,累計脫貧70戶220人。
“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我發(fā)現部分貧困戶沒有致富脫貧能力?!蓖ㄟ^參觀學習曹縣大集鎮(zhèn)淘寶電商帶動脫貧典型后,李政霖決定引導本村40歲以下的貧困戶進行電商創(chuàng)業(yè)脫貧。他積極聯(lián)系縣人社局為貧困戶進行了技術培訓,邀請市電商創(chuàng)業(yè)模范為他們進行現場操作指導,結合高校社會實踐團隊為他們進行銷售分析,最終讓6戶貧困戶自己開店當上了老板,實現部分貧困戶脫貧。目前,林后村已經成為菏澤市電商村,村內開淘寶店共計6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