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趙紅塵同志經突泉縣水務局選派到學田鄉(xiāng)三合村擔任第一書記。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作為水利部門的一名職工,從水利事業(yè)到脫貧攻堅,他自己一開始深感壓力很大,也曾有過畏難和退縮,但是面多貧困戶的生活現(xiàn)狀和想擺脫貧困的深切期盼,面對組織的信任,趙紅塵內心告訴自己;“我要留下來,不辜負三合村村民的期盼和黨的重托”,堅定信心的趙紅塵,利用五年時間,用行動帶領三合村干部群眾打響了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努力交出讓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
走訪入戶,村情民意記心中。堅定信心的紅塵書記開始思考如何開展扶貧工作,三合村人口多,貧困戶分散,給扶貧工作帶來很大困難。為此,趙書記駐村開始就自行編制了貧困戶基本情況表和村民住房照片信息庫,帶著問題深入實地開展調查工作,對貧困戶逐一走訪,他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聽群眾說真話、實話,誰家?guī)卓谌恕⒄l家多少畝地,誰家年收入支出是多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趙書記的本子上和頭腦中,經過走訪,趙書記準確掌握了第一手全面詳細資料,為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和精準施策奠定了基礎,通過貧困戶的動態(tài)調整精準識別出貧困戶66戶139人,找準了駐村幫扶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讓這些貧困戶脫貧致富成為了趙書記心中最大的信念。
精準扶貧,真情駐村暖人心。學田鄉(xiāng)三合村龐艷平家中3口人,丈夫龐艷平,腰間盤突出,不能干重活;妻子李樹香患有輕度精神疾病,基本喪失體力勞動能力;兒子龐帥才15歲,就已經被糖尿病折磨了七年有余。家里的花銷主要靠龐艷平一人種地,農閑時打零工維持,這是他們一家人過去的真實寫照。
2016年,紅塵書記帶領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排查時,了解到龐艷平一家的生活困難后,及時將其納入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時間幫助他們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通過健康扶貧政策的落實龐艷平一家往年每年兩萬多元的醫(yī)療費用,如今自己只掏了三千多元。2016年隨著產業(yè)政策的逐項開展,紅塵書記推薦龐艷平為公益性護林員,因工作努力認真后被鄉(xiāng)林業(yè)站委任為三合村護林隊隊長,龐艷平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因為能照顧妻兒的同時還在家門口實現(xiàn)了就業(yè),有了這份年薪一萬元的工作解決他們家里的大部分正常開銷;2018年7月,考慮到妻子和兒子的勞動能力,在爭取本人意見為其辦理資產收益分紅,每年能分紅1700元,產業(yè)政策的落實為龐艷平一家年直接增加收入1萬多元,可以說為龐艷平一家撥開了脫貧路上的云霧。2018年又通過危房改造項目蓋了60平米的新房。龐艷平真誠的說:“過去我家的日子特別難,我妻子基本上由我照看著,我去村上辦點事兒的功夫都得帶著她,加上兒子8歲開始飽受糖尿病的折磨,跟其他同齡孩子相比,抵抗力極弱,隔三差五往醫(yī)院跑,掙點錢就去治病檢查,要不是黨和國家的幫助,要不是紅塵書記處處想著我們,我真不知道怎么辦了,現(xiàn)在日子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我更要努力干活,不辜負趙書記的期望,把日子越過越好”。
駐村工作以來,紅塵書記始終把村民放心上,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孩子們無法正常到校上課,紅塵書記走訪排查時發(fā)現(xiàn)三合村高一學生劉銘,因父親身患布病無力支撐家庭日常開銷,劉銘的學業(yè)得不到保障,一度有輟學打工的想法。趙書記把這件事記在了心上,回去后與村書記進行商議,決定由駐村工作隊、包村干部以及村書記每人每月200元,每月資助1000元生活費的標準資助劉銘直到完成高中學業(yè),截至目前,資助的5000元錢已經送到了劉銘家中。趙書記說:“無論何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節(jié)省一點,幫襯一點,也得讓孩子讀得起學,念得起書,這是我們祖國的未來?!逼椒苍捳Z,體現(xiàn)的是不平凡的扶貧故事。
五年來,趙書記為貧困戶修路、打井、蓋房、宣講政策、開展各種種養(yǎng)殖培訓、鼓勵村民肉牛養(yǎng)殖產業(yè)致富、發(fā)展庭院經濟、聯(lián)合幫扶單位愛心捐贈……他是村民口中的“紅塵書記”,他是困難群眾的“貼心人”,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努力做一個對得起組織對得起群眾對得起自己的合格扶貧人。
率先垂范,基層黨建要做強。習近平總書記說“第一書記”不僅要起帶頭作用,更要為貧困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五年間,紅塵書記和這里的老百姓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摸爬滾打在一起,這里已然成為他”第二個家”,“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設一個好支部”,他利用扶貧大講堂、黨員大會、第一書記上黨課、黨小組活動等方式帶領黨員干部共同學習,提高黨員黨性認識,不斷加強支部建設,帶領村民建立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村兩委治理能力大大增強,村民們和諧友好,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使得三合村于2018年末成功實現(xiàn)了脫貧村出列。紅塵書記說,作為選派干部,任期只有幾年,而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確是系統(tǒng)性、歷史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唯有為選派村留下一支擁有強大內核,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奉獻的人才隊伍才能團結一致,保證貧困村消滅絕對貧困之后,能一直沿著鄉(xiāng)村振興的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花接著一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