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縣高度重視大學生村官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對他們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結合實際,出臺政策,讓大學生村官迅速成長為基層黨建領域的生力軍。自2008屆大學生村官到任開始,已有5屆大學生村官先后來到南漳。目前,該縣47名大學生村官活躍在11個鎮(zhèn)區(qū)45個村(社區(qū))的47個崗位上,利用所學專長奉獻青春,揮灑著青春之歌。
拉一把,生活上照顧,政治上關心,讓大學生村官適應環(huán)境。
大學生村官一般都是大學剛畢業(yè)就響應國家號召,選擇了這個服務基層的職業(yè),可謂初出校門的大“學生”,他們來到南漳這個偏遠山區(qū)縣,不可避免面臨各種困難和困惑??h委從細節(jié)上關注他們的生活,從住宿、飲食、交通等方面細心考慮,發(fā)放物質(zhì)、給予補貼,確保他們來的安全、住的安心、吃得營養(yǎng),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一床棉絮,一個電飯煲,一套液化氣,一輛自行車,村(社區(qū))的實在之舉,解除了他們生活上的一個個實際困難。從每一批大學生村官報道之日起,每人發(fā)放一張?zhí)崆伴_通的手機卡并集體加入政務集團網(wǎng),贈送通訊錄,方便他們和領導、同事經(jīng)常聯(lián)系。想家的時候,開通親情熱線,使這些“大孩子”的情感得到宣泄,把親朋好友的囑咐鼓勵和他們的敘說化作工作的動力。同時認真關心他們的情感問題,對于對于同來報道的情侶村官,盡量把兩人安排在不遠的地方;舉辦大學生村官聯(lián)誼會、交友會,使他們有收獲友情和愛情的平臺。一位來自江西的村官動情地說:我來南漳的第一個生日,想不到是很多領導陪我過的,真的很感動!
作為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大學生村官在政治上積極渴求進步,各級黨組織對他們政治上傾心關注。所在黨支部為每位黨員村官建立“政治生日”檔案卡,每年在黨員入黨日前后一周內(nèi),向他本人祝賀“政治生日”,指定專人與之談心,為其解答思想上存在的困惑、指明進步的方向;上級黨委定期走訪,由縣委組織部、鎮(zhèn)(區(qū))黨委采取“上門家訪”和“隨遇隨訪”等方式每半年對每位村官至少走訪一次,帶去組織的關心,聽聽他們的心聲,收集意見建議,提出具體的要求。領導到村(社區(qū))必看望村官,這已經(jīng)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縣四大家領導下鄉(xiāng)調(diào)研、檢查,每到一地,堅持看望大學生村官,及時送去溫暖,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建立“部長熱線”,關注村官成長,每位村官有什么困惑,可直接給縣委組織部長打電話反映情況。一系列實在的舉措,讓大學生村官們有方向、有動力、有激情。
扶上來,工作給位子,待遇給帽子,讓大學生村官有所作為。
對于每屆大學生村官報到前一個月,縣委組織部都在全縣村(社區(qū))摸排基本情況,按照村(社區(qū))自查、鎮(zhèn)區(qū)把關、縣委組織部抽檢的模式,建立大學生村官需求臺賬,提前為大學生村官設置崗位,留下位子;然后通過提前查看大學生村官簡歷、組織他們單獨座談等方式,根據(jù)每個人的所學專業(yè)和特長,創(chuàng)造條件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鍛煉,由縣委組織部下發(fā)任職文件,授予“帽子”,擔任書記助理、主任助理等職務。看得見的實職,讓大學生村官工作在基層第一線,直接和廣大干部群眾打交道,能夠向基層干部學習工作方法和工作藝術,向群眾學習樸素的道理,盡快融入社會,把自身所學本領實踐到工作中去。在信訪接待、綜治維穩(wěn)、政策宣講、矛盾化解、拆遷拆違等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第一現(xiàn)場總是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務實的作風和為民服務的宗旨使得老百姓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原來的不信任和懷疑的態(tài)度也隨之而去。群眾們說:這些娃娃們看著年輕,可是有本事、會辦事,他們擔任村兩委干部,我們放心呢!
同時,該縣還按時足額發(fā)放大學生村官工資、補助,在上級配套資金還沒下?lián)苤?,縣委出臺政策,安排縣財政墊付資金優(yōu)先解決他們的工資待遇,等相關資金下?lián)苤?,再抵扣墊付款項。
有了組織的重用和幫助,大學生村官在基層的歷練顯得底氣更足。他們直接服務基層,接了“地氣”,基層工作經(jīng)驗逐漸豐富成熟;在上級和基層之間的鏈條環(huán)節(jié),也使得他們“中氣”飽滿;直接參與村(社區(qū))的基層決策管理,更使得他們領導能力不斷成長,“豪氣”滿懷。
給梯子,進步有機會,成長有動力,讓大學生村官實現(xiàn)理想。
大學生村官的到來,給該縣注入了生機活力,基層組織增添了新鮮血液。一方面,南漳縣創(chuàng)造平臺,讓他們建功立業(yè),吸引他們扎根山村服務基層,另一方面,解放思想,不把大學生村官視作縣內(nèi)固定人力資源,而是認真?zhèn)鬟_執(zhí)行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各項優(yōu)惠政策,攪活大學生村官隊伍,使他們成長為流動人力資源。
一是堅決讓大學生村官真正到達村官的崗位上開展工作,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將每名大學生村官分到村、社區(qū),嚴格禁止鎮(zhèn)區(qū)以開展臨時性工作為名,把大學生村官截留在鎮(zhèn)區(qū)機關或者鎮(zhèn)直部門長期借用。二是認真執(zhí)行大學生村官工作報告制度,加強管理,每個月讓他們上交工作體會和總結,個別座談,及時掌控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學習情況、工作業(yè)績。三是出臺并堅持執(zhí)行了大學生村官跟班學習制度,新進的大學生村官,一般都要到上級部門進行跟班學習,由縣委組織部抽調(diào)安排,在一個月的跟班學習過程中,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對于表現(xiàn)特別優(yōu)異的大學生村官,納入縣委人才辦作為儲備人才備用。四是實行大學生村官動態(tài)規(guī)范管理,由縣委組織部抽調(diào)專人建設大學生村官管理檔案,實行一人一檔,相關檔案資料做到應收盡收,特別是將村官的工作業(yè)績、干部群眾評價、年度考核等作為重點,將表現(xiàn)優(yōu)秀、排名靠前的大學生村官,納入后備干部庫動態(tài)管理。五是貫徹中央有關大學生“村官”聘任期滿后的“五條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chuàng)業(yè)、另行擇業(yè)、繼續(xù)學習。鼓勵大學生村官期滿留任,2009屆原選聘的6名大學生村官在服務期滿后,有3人選擇留任,現(xiàn)擔任三個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支持大學生村官參加公務員招考,對于各級公務員招考政策,該縣做到公開透明、全部告知,讓大學生村官都有機會參加報名和考試,在考試期間的所需時間算入公差,一切工作都為參考讓路,截至目前該縣共有8名大學生村官考上了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