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青春如歌,在人生最應該奮斗的年紀,呂坤選擇了扎根農村、服務群眾,像顆種子深深的埋在農村的熱土,生根發(fā)芽,希望用一點新綠點綴九神廟村的春意。
初踏崗位,用“熱心”換“民心”。寫材料、做版面、完善資料、整理檔案……真正實質性的工作還沒有接觸,可僅僅是這些已經讓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為了融入村中生活,實際了解村情民意,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呂坤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村民,與村民“嘮家?!薄卫远ǖ卣J為,只要腳踏實地干工作,哪里都是一片天,農村照樣大有作為。從教會老人保健操到為孩子輔導功課,從家長里短到村級發(fā)展、從鄰里糾紛到干群關系、從家庭收入到惠民政策,廣泛接觸村民,深入了解民情,傾聽群眾呼聲,漸漸地村民開始接納這位年輕的熱心村官。
臨危授命,用“實用”成就“作用”。2016 年元旦剛過,老黨支部書記因為個人原因,提出了辭職申請,經過鎮(zhèn)黨委開會研究決定,任命呂坤為九神廟村的代理黨支部書記。
為了得到全部黨員和村民的認可,呂坤徹夜難眠,思來想去只能從如何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著手。
正值此時,省直扶貧工作組進駐九神廟村。他準備借助脫貧攻堅的東風,促進產業(yè)轉型升級,打開致富之路。
呂坤即刻召開村“兩委”與駐村工作組接洽會議,商討如何開展產業(yè)轉型升級工作。終于爭取到林業(yè)局的免費種植果樹的項目,并找鎮(zhèn)黨委幫忙找專家進行水土、氣候分析。九神廟的荒山適合果樹的種植,確定了東坡種植蘋果,西坡種植大山楂的整體布局。
呂坤與該鎮(zhèn)的另外兩名大學生村官共同在九神廟村12 戶貧困戶手中以每年每畝地1000 元的價格流轉了15 畝山地,并且全部都種上了蘋果。在他們三人的帶動下,村里的村民也都紛紛進行了果樹種植。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地利用率,當年他們在樹下又發(fā)展了矮桿谷子種植。雇傭村里的20 余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來干活,工期結束算下來,貧困村民每人增加了500 元左右??吹酱迕駛兡樕系男θ莸臅r候,他們心里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路。
積極謀劃產業(yè)發(fā)展,“輸血”變“造血”。2016 年9 月,呂坤同志的第一個任期結束,被縣委組織部調整到凡西營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
在凡西營村工作過程中,呂坤發(fā)現(xiàn)凡西營村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農業(yè)產業(yè)以蔬菜大棚為主導,經營反季蔬菜,但沒有大棚的農田還是以種植玉米為主。于是呂坤在凡西營村走訪入戶,總結每個村民的實際困難。在走訪之后,他發(fā)現(xiàn)村里有6 戶貧困戶的土地集中連片,他大力鼓勵村民放棄種植玉米,進行經濟價值較高的桃樹種植,但因沒有資金投資,于是與村民們商量,他負責提供樹苗,村民負責種植管理,今后果樹有收益,再還樹苗款。村民在他的帶動下,紛紛種上了桃樹。果樹慢慢生長,等待村民們的是收獲的喜悅。
在村里的時間久了,就越來越和村民們融入到一起了,參與到村民的生活中,才能和村民們打成一片,擰成一根繩。呂坤堅信,農村是他成長成才的大舞臺,在這里他學會了了解村情民意、為民辦理各項實事,增長了才干,鍛煉了本領,唯有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努力去開拓農村工作新局面,才能跟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