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連江縣的小額信貸,鄭欽鵬開起了服裝加工作坊。林里 攝
《連江縣脫貧攻堅工作手冊》是該縣脫貧攻堅干部人手一本的扶貧臺賬,里面清晰列明全縣709戶貧困農(nóng)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和主要幫扶措施,而臺賬上沒有記錄的是幫扶背后的暖心事、幸福感。
幫出“自己家”
10月14日,連江縣江南鄉(xiāng)梅洋村因舉辦自行車賽聚集了眾多游客。人群中,丹陽鎮(zhèn)虎山村主任鄭昌群和10多名男子一起盡力維護現(xiàn)場秩序。
鄭昌群為何會出現(xiàn)在梅洋村?原來,梅洋村和虎山村雖然相距30多公里,但自從2015年底兩村結對共建后,鄭昌群和虎山村民就常去梅洋村“走動”?!懊费笳诮ㄔO生態(tài)旅游村,可不少村民遠居海外,遠水解不了近渴,而虎山有一支義務巡邏隊,正好可以幫助梅洋村發(fā)展?!编嵅焊嬖V記者。
截至目前,虎山村義務巡邏隊和村民、黨員代表已自駕去梅洋村20多次,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協(xié)助維持活動秩序等。
其中,去年一次臺風時虎山村伸出的援手,令梅洋村支書陳燕金至今仍感動不已。當時,臺風帶來的暴雨導致溪水暴漲漫過道路,管道淤積,遍地垃圾,必須盡快清理,可是村里缺少勞動力。陳燕金一大早就撥通了鄭昌群的電話求助,一個多小時后,20多名虎山村民就帶著抽水泵等工具出現(xiàn)在梅洋村?!八麄円坏酱謇铮R上用水槍沖洗地面。我以為很簡單,沒想到需要很大的體力和把控能力,我看到他們的胳膊上都出現(xiàn)了瘀青。我讓他們休息一下,可是他們不愿意停下來,一直干到晚上10時許。登上回家的車子后,他們?nèi)祭鄣盟耍艺娴奶貏e感動。”陳燕金告訴記者。
是什么讓虎山村民這樣無私付出?鄭昌群笑著說:“大家都幫出感情了,梅洋就像我們的另一個家,對自己家肯定要盡心盡力啊。”
扶起“小老板”
8年前,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女兒,蓼沿鄉(xiāng)后坂村民鄭欽鵬從晉江回到家鄉(xiāng),憑借打工時學的手藝辦起了服裝加工作坊。2016年6月,在幫扶責任人曾慶仁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鄭欽鵬獲得了全縣第一筆貼息貸款5萬元。他將資金全部投入作坊,購置了新設備,擴大了規(guī)模,招收了不少村民,劉英俤就是其中之一。
劉英俤和鄭欽鵬不僅是晉江打工時的工友,也有同樣的遭遇。為了照料患病的愛人,劉英俤回到蓼沿,在鄭欽鵬的作坊里邊練技術邊學管理。
“我也可以申請貼息貸款嗎?”劉英俤向幫扶責任人蘭高水提出,他也想像鄭欽鵬一樣辦個小作坊。在蘭高水的幫助下,劉英俤申請到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服裝加工作坊順利開張了。
記者看到,劉英俤的作坊是兩間打通的沿街店鋪,10多臺縫紉機整齊排列,女工們低著頭細致地把握著針線的方向。劉英俤說,一件衣服的利潤在3元~5元,等到作坊穩(wěn)定了,他打算擴大規(guī)模,“靠著作坊,家里的條件改善了不少,我對未來很有信心”。
據(jù)了解,連江縣的小額信貸讓貧困戶具備“造血”的能力,有的自己創(chuàng)業(yè)成為“小老板”,有的通過入股成為“小股東”。
走出“脫貧路”
去年以來,連江縣建立了領導干部掛鉤幫扶、縣直單位掛鉤幫扶、龍頭企業(yè)掛鉤幫扶、經(jīng)濟強村掛鉤幫扶的“四幫扶”機制。
全縣709戶貧困戶均有幫扶責任人,50個貧困村均有駐村第一書記。在省、市選派干部駐村蹲點的基礎上,連江縣專門派出65名優(yōu)秀黨員干部到貧困村駐點,形成了由“第一書記”、駐村蹲點干部、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鄉(xiāng)鎮(zhèn)包村干部等組成的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指導脫貧攻堅。
縣直單位掛鉤幫扶扶貧開發(fā)重點村,協(xié)助、指導重點村開展工作,去年縣直單位共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
全縣20家龍頭企業(yè)掛鉤幫扶重點村,利用自身優(yōu)勢,加大項目資金扶持,幫助推進“一村一品”。
全縣20個經(jīng)濟強村利用自身經(jīng)濟發(fā)展經(jīng)驗、當?shù)刭Y源優(yōu)勢參與重點村開發(fā),推動貧困村發(fā)展致富。
2016年、2017年,連江縣連續(xù)兩年代表福州市接受省級扶貧開發(fā)工作第三方成效考核和實地考核,獲得佳績。